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党的旗帜在一线高高飘扬

——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记事

本报记者 陈晓燕
《工人日报》(2017年09月08日 01版)

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丰台区在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行动中,已外迁升级商品交易市场161家,预计到2020年,全部216家将疏解完毕。

腾退空间,党员干部带头拆。在大红门市场疏解中,浙江乐清、永嘉籍商户党组织发动党员干部骨干带头疏解,方仕、鑫海鞋城顺利关停;永嘉商会党总支委员郑向阳提前把自己家具厂迁到永清,为制造业迁出北京带了一个好头。

类似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大红门。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围绕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在此过程中,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引导群众、真情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各项行动顺利进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关键时刻,党员的先进性就发挥出来了。”8月30日,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郝家府村党支部书记郝辉章,在说起两年多前该镇拆迁动员大会上的一幕时连连感慨。

2015年6月底,作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重要环节的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7月1日,潞城镇召开党员动员大会,要求每名党员签字承诺在拆迁中发挥党员作用,带头入户、带头签约、带头选房。在场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纷纷在承诺书上签字,其中,不乏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的高龄党员。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各区坚持示范带动,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拆迁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算清账”,带头签约,带头搬迁,用实际行动打消群众的观望心理,成为了加快推进拆迁工作中的“火车头”。

郝辉章所在的郝家府村是第一批棚改村。拆迁之初,由于部分村民对棚改政策不大了解,担心自家吃亏,不仅拒绝测量评估的工作人员入户,还向村支部上交了一份不愿签约的名单。

镇党委立即行动,着力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派进工作人员,一对一地向村民宣讲棚改政策,告诉村民,“拆迁政策对干部和老百姓一个标准,无论是谁,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实行“阳光拆迁”,村党支部成员带头,将自家房屋面积、几口人等信息全部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村民心里的疙瘩被解开后,很快认识到棚改是一项惠民工程,在一周时间内,全部同意签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拆迁顺利进行,为建设速度提供了坚实保障。潞城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签约13天,住宅100%完成,潞城政务新区核心区2.2平方公里全部腾退。

问题矛盾在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就到哪里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中,问题矛盾在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就到哪里,已经成为常态。

7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武基村家和美国际酒店用品市场启动拆除工作。该村党员干部包片包户,一次次入户给商户宣讲政策意义,跟商户协商解除合同,讲清补偿和依据等。部分党员带头配合清空自己承租的仓库,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截至7月底,小武基村已经完成60万平方米的疏解任务。

在疏解行动中,各级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建在工作组上”,为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好基础。

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党工委在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委,临时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临时党委书记由区委书记兼任,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合力。朝阳区朝外街道党工委在疏解雅宝路地区外贸服装市场过程中,把党支部建在了市场上和楼宇中,共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35家、社会组织党支部2家和“六小”门店临时党支部5家,有力推动了疏解任务的顺利完成。

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正逐步向“毛细血管”延伸。在东城区龙潭街道幸福社区,65岁的老党员杨玉崑每天风雨无阻“巡视”火桥北里小巷3次,劝除违建、带头清理垃圾、为公共事务征集民意等。龙潭街道在实行“街巷长制”的基础上,动员社区党员担任“小巷管家”,让党员在群众家门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回应群众需求,让疏解成为“暖心”工程

“一位阿姨签约后,拉着我的手说:‘以前用燃气做饭,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发生事故。等我搬进新家后,再也不担惊受怕了。’那一刻,我感觉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天坛街道干部、党员王晓军说。正是靠她和同事们对居民将心比心、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东城区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

在疏解过程中,北京市各级党组织主动回应群众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感觉疏解不是“疏远”行动,而是融入了关爱服务群众的“暖心”工程。

丰台区委加强与津冀地区对接,与保定市、天津市西青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石家庄市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切实为企业转移外迁搭建平台。整合多部门工作力量,设立大红门地区市场疏解对外接待中心,累计组织2万多人次商户到白沟、石家庄等承接项目地参观考察,实现3200户商户外迁。

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工委,在拆除二河开21号院7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疏解8300多户租户过程中,分类帮助租户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帮助孩子上学家庭找临近学校的出租房、帮助“二房东”垫付预付的大额房租、免费帮助困难群体搬家等,以温暖的行动赢得了租户对疏解工作的支持。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