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共享单车有了“找回员”
时下,昆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单车。据投放企业统计,主城的投放量近15万辆。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也随之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共享单车找回员”,俗称“运营小哥”。
据介绍,“共享单车找回员”每天会根据GPS后台数据,查看自己所属管辖区域的车辆运营状况,并根据反馈,把被骑到偏僻或骑行率低的车辆找到,然后检测车辆的状况,并根据大数据热点,将车辆精准干预调度到需求量大的地方,满足更多市民出行方便。
“像这样的情况就属于违停,要把它们搬到白色停车线内。”韦翔边说着边整理停车线外有些杂乱的自行车,随后又娴熟地提起单车的座椅和龙头,将其放在停车线内。
今年22岁的韦翔是昆明摩拜公司的一名运营员,搬运违停车辆、寻找并上报故障车、预判用车高峰调度车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韦翔而言,每天搬运整理几十辆的单车是常事。“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是一天之计始于前一晚。”另一名摩拜单车运营员苏伟威笑着告诉记者。
每天晚上骑行高峰过后,运营人员会通过软件提示和GPS对共享单车进行合理调度,伴随第二天上班高峰期的到来,他们又提前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相较于搬运车辆而言,更为耗费他们精力的则是寻找停放在小区、地下车库、楼道内的单车。
记者跟随采访的当天,韦翔和苏伟威主要负责东寺街和书林街,通过手机APP,他们发现在敬德巷小区内有几辆违停车辆,跟随手机导航步行近10分钟,来到位于东寺街和金碧路的弄堂,在穿过被各种广告牌遮挡的铁门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找到手机上标注的两辆摩拜单车,而巷子里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也不在少数。
一辆摩拜单车大约重15公斤,搬起来还是挺费力的。每天转悠在大街小巷,很多巷道汽车开不进去,得靠脚步丈量。“入职半年来,平均每天要走两万步,搬运40多辆共享单车,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韦翔说。
就算只负责一公里道路上的共享单车,一名运营员上岗一次的行程,也可能达到四五十公里。“频繁骑车,是为了把违章停放的共享单车搬到合适的位置。” 昆明摩拜公司运营员杨申(化名)说,如果用户停放的车辆离规范的停车点比较近,把车推到合规的停车点即可;如果车辆离停车点比较远,那就得开锁,再把车骑到附近的合规停车点;遇到不能骑车的路段,或者下雨天不方便骑车时,只能把车推过去。
大多数时候,杨申和同事一天内要骑上50多次共享单车。“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在享受共享单车的便捷时,也能做到文明出行。”
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自行车配件被拆卸,私自上锁占为己有,二维码被刮划等。这也是“共享单车找回员”诞生的原因之一。
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通过App文字提示、设置信用分、用户举报机制等提倡文明骑行,可效果不明显,所以希望通过运营员的人工干预,尽可能减少不文明骑行或停放带来的问题。
“得益于GPS芯片的置入,我们可以从后台观测到每个区域大概有多少辆故障车,以每个运营人员需要在多长时间内解决多少车辆来设置考核指标,后台统一管理协调。” 昆明摩拜公司市场总监李龙说。
目前,昆明投放了超15万辆单车,专业运营团队近百人,根据行程区域进行划分,新任职的运营人员会跟随“师傅”进行两天左右的学习,了解软件操作,熟悉区域情况。
“我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减少那些不文明的停车现象,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我们的出现也是活生生的宣传,希望大家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也能文明共享。”韦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