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帕米尔高原:
丝路古道上的坚守与变迁
《工人日报》(2017年08月08日 01版)

在“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分享美食(7月21日摄)。
每年六、七月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脚下的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牧人们穿越沟壑深谷,踏行古丝路的狭长牧道,追寻人畜赖以生存的“世外桃源”。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沟壑间却隐藏着一条条古代商旅的贸易通道,其中一条便通往海拔4100米的“铁日孜窝孜”夏牧场。 经过近10小时的艰苦跋涉,牧民们终于抵达“铁日孜窝孜”夏牧场。
然而,仙境一般的“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却像一座“孤岛”——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没有手机信号,大多数孩子在乡镇和县城读书,只有在寒暑假时才回到村里。
该村是深山特困区域。当地政府决定到2020年,将这里所有贫困户分批搬迁至阿克陶县县郊,为他们提供免费住所和蔬菜大棚,并通过劳务输出、就地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