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注于“送文化”到倾力“种文化”
银川市总:让职工从“观众”成为“主演”
本报讯 (记者马学礼 通讯员刘锐)在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说起职工吴小博德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擅长演奏马头琴的蒙古族小伙在公司有很多忠实粉丝,不少同事向他拜师学艺,现在已有20多名马头琴爱好者能够随他登台表演。
吴小博德这样的草根明星不是个例,近几年来,一大批文艺人才在银川市车间班组、建设工地快速成长。这得益于银川市总工会职工文化活动理念的更新——从专注于“送文化”到倾全力“种文化”,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到各种文体活动中来,逐步变成各类文艺活动的主角。
“送文化”是银川市总服务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满足基层一线职工的文化需求,银川市总这些年先后投入资金成立了职工艺术团和职工书画院,并定期走进企业、工业园区和工地慰问演出。不过,尽管市总频频送出“文化大餐”,还是有不少职工“喊饿”。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银川市总工会调整了工作思路,在坚持“送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并通过他们带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自娱”活动。这样的理念形成后,银川市总从去年开始利用多种手段支持规模企业和较大的工业园区发现并培养文艺人才,并将他们视作“种”在基层一线的文艺“种子”精心呵护,聘请名师指导、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一段时间之后,一批文艺人才渐渐显露出来,有的还登上了央视等大舞台。
一年来,银川市总先后出资100多万元扶持银川滨河新区、阅海中央商务区、灵武羊绒园区、贺兰如意产业园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成了职工文化阵地。今年5月初,银川市总又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工会举办以“一场职工参与的文艺演出、一场职工体育竞赛、一场职工读书活动、一场职工素质拓展活动、一场职工书画摄影展和建好一个职工文化阵地”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种文化”活动,市总每年将在1700多个基层工会组织开展8000多场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和素质拓展活动,评选出50个“种文化”的职工文化示范点,培养文艺骨干1万人次。开展至今,银川工会系统组织了众多场次各层级、各类别的文艺演出、体育竞技、文艺联欢等活动。市总鼓励企业职工自编、自演、自创,职工文化活动已渐渐成为职工们的自觉行动。
如今,在银川市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里,丰富多彩且质量较高的文艺活动极大地满足职工的需求,并且成了凝聚职工工作合力的有效手段。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自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职工不应该是职工文化的 “观众”,要让他们成为主角,“主演”出属于他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