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一点一滴省起 一机一物爱起 一计一策献起

大庆油田关切“小事情”

本报记者 张世光
《工人日报》(2017年05月09日 01版)

不少到过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参观的人,都会带走一样纪念品——装在塑料模具中的“一滴油”。

记者日前在大庆油田采访时,发现了一个“新品种”——“一滴滴油”。

这“一滴滴油”来自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西区机关食堂用过的一个个豆油桶。使用过的油桶倒扣在一个铁架子上,桶中流出来的豆油通过凹槽汇集到一个空油桶中。

从一滴石油到一滴滴豆油,折射出的是大庆油田当前开展的“传统立身、勤俭立业、百年立功”全员行动的缩影。在这场行动中,大油田正在关注一些“小事情”。

大蓝图下做出“别样选择”

2016年11月3日至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大庆油田及其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大庆油田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安排。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随着开发的深入,大庆油田面临着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如今的大庆油田,已经进入矛盾叠加凸显期和转型发展关键期。

然而,从一穷二白、不等不靠中走过来的大庆石油人,从来就不怕困难。

根据大庆油田发展的实际情况,中石油党组积极调整大庆油田发展整体思路,明确提出了大庆油田今后一个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并提出了让大庆油田当好科学生产、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弘扬石油精神这“四个标杆”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求大庆油田到2020年乃至较长的一段时间,保持4000万吨油气当量。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年1月份,为落实中石油总公司的有关要求,助力油田发展,大庆油田做出了一个别样的选择——更加关注“小事情”了。

今年2月14日,大庆油田工会和团委共同向全体工会会员、共青团员发出了“传统立身、勤俭立业、百年立功”倡议书。

发动群众过“紧日子”

这场“三立全员行动”,涉及大庆油田上下24万多职工,可谓“大行动”,但方案中却用了11个“小”字。

“只有从‘小’入手,才有可能让所有人参与其中。”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昆在接受采访时不只一次地向记者强调,这是一次“全员行动”而非常规意义上的“活动”。

“我们最终要的是节俭、节约、过紧日子的共识达成、习惯养成与文化形成这个大成果。这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事可以做到的,必须全员参与其中。”王昆说。

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大庆油田已经开始过上了紧日子。首先开始的是在行政层面各项工作的资金节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贯穿于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中。

此次“三立全员行动”的开展,使得过紧日子的做法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化为了“群众行动”。

如何从“小”入手?

公司工会、团委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全体大庆油田职工,从一言一行做起,一点一滴省起,一机一物爱起,一钉一卯存起,一患一障查起,一计一策献起,一技一能学起,一会一话抓起,一餐一车减起,自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此次“三立全员行动”效果的呈现,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注重的是“贡献金点子、打好算盘子、撑满钱袋子”这三个核心。

大庆油田将行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借用“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工会”这两个在职工中关注度极高的微信公众平台,把行动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推送到每个职工的手机上。另外,通过发出“比武大会,你敢你就来”这样的“英雄帖”,以比武打擂的形式,让不同岗位的人把身边的绝技绝活展现出来,特别是要形成“贡献金点子、打好算盘子、撑满钱袋子”的示范效应,吸引和调动广大职工贡献“金点子”、投身“三立全员行动”。

2万元和油田发展的“大账”

57亿和2万,哪个数字更大?从“三立全员行动”角度来看,2万很可能大于57亿。

2016年,大庆油田物资公司在招投标工作方面为油田节约了57亿元,与此同时,在办公耗材方面省了2万元。

“过去,客户来我们这里填表、签字,不经意间把签字笔顺手当成自己的就带走了。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客户笔的时候,不给他们笔帽。这也就间接提醒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笔。”

物资公司招标负责人说,别看从数量上这2万元和57亿元没有可比性,但2万元的事情有人主动去琢磨,背后透露出的过紧日子精打细算的思路,是多少个亿都可能买不来的。

“三立全员行动”开展以来,这种抓小事、算小账的案例,在各个领域都凸显出来。

原油采集运输是大庆油田的主战场之一。采集出的原油需要联合站的加热保证不凝固后才能进行传输。过去,对于大庆油田采油二厂来说,加热的温度在50摄氏度到55摄氏度之间都是合理的。但是该厂的基层作业区就在和这1摄氏度“较劲”,采油二厂技术革新专家姜乐就负责这个1摄氏度变化的工作。

与原油采集运输相比,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应该算是辅助部门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科长李铁军一直和同事们在忙着设计,琢磨能不能把办公楼里的人工灯光在白天多灭掉一些,空调机组能否关闭一半……

与办公楼里的工作相比,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创业城项目部的孟宪恒师傅的工作应该算是辅助岗位中的辅助岗位了。 作为一名保洁员,孟宪恒用捡回来的各种条幅、木板、螺丝等物品,加工制作了一个又一个清洁工具,并搞了许多小革新、小发明。他和他的“孟师傅工作室”成员已经成为了“捡拾废旧物品”的高手。

姜乐说:“最佳的温度不是理论上的温度,而应该是‘负责任’的温度。”

李铁军说:“包括我们的保洁人员在内都去琢磨我们这个油田‘大家’怎么能够节约,‘积少成多’才能不是一句空话。”

孟宪恒说:“别小看一钉一卯,它们都有大用处,做好了自己,也会对别人产生正向影响。”

无论是姜乐、李铁军还是孟宪恒,他们和他们身后的20多万大庆油田职工所做的每一个点滴事情都在算着“小账”。正是这一笔又一笔的小账,加在一起构成了油田发展的“大账”。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