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广东已有26所高职院校69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从学徒到店长

本报记者 刘友婷 本报通讯员 刘慧婵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16日 01版)

“我当上店长了,月薪最高能到6000多元。”1996年出生的吴思颖开心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2015年中职毕业后,她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下,她既是大专二年级市场营销专业“学徒班”的学生,同时也是深圳百果园一个门店的店长。

现代学徒制为“中高考失利的孩子们”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作为全国现代学徒制的先行者,广东目前共有26所高职院校69个专业开展试点,是全国试点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

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学

作为学徒制试点的第一批学生,吴思颖坦言曾有顾虑,因为一旦签合同,在企业至少要做两年,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

“试点一年多以来,在现代学徒制本土化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去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表示,为了能让学生、企业和学校接受学徒制,能够从学徒制中获益,现代学徒制并不仅仅是照搬德国的“双元制”,而是具有广东特色的。

广东的学徒制,学生入学时也是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在两三年的时光中“工学交替”,“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 “双重身份增强了学习动力,使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而且除了考虑学习之外,还会关注未来职业发展。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状态,针对性、目的性非常强。”李海东说。

过去,学生在职业学校学到的多是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和实践能力,使得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所需。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黄河告诉记者,学徒制通过产教融合缩短了学生和企业的距离,学生更早接触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方法,缩短了毕业后与企业的磨合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阚雅玲坦言,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一入学就成为企业员工,学校的老师和企业师傅经常沟通,经过校企双主体两三年的培养就有可能晋升为店长,这样的员工企业肯定希望留用,毕业后学生就有更多的平台。”

吴思颖在百果园工作已差不多一年半,当店长也有半年了。一年级的时候她每周要回学校上一次课,现在一个月回去上一次课。“既能获得学历,还能增加社会经验,经济也独立了。”她每天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管理好一家门店,还有如何培养新员工。

企业:不再“满世界找员工”

21岁当店长,这样的人才其实在广东很需要。因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迫切。以名创优品为例,在全球正式营业和签约在建的店铺已达数千家,平均每月开店80家~100家,急需店长人才支撑企业发展,学徒制的店长培训正是一剂良方。

学徒制试点之初,不少企业也是半信半疑。但看到学徒制能够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不少企业主动上门“求学徒”。让李海东欣喜的是,不少企业一把手都开始亲临学校探讨学生的培养问题。

阚雅玲坦言,过去,企业与院校没有对接好,学生毕业后满世界找工作,而企业却满世界找员工。“现在,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彻底解决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对于企业而言,学徒制也让员工更稳定。百果园校企合作事业部总经理熊自先告诉记者:“零售业员工流失率非常高,就百果园而言,以往一年流失率高达50%。通过现代学徒制招工仅两年,内部员工保留率就高达95.12%,晋升率高达97.44%。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质量和高保存率。”为更好地发挥育人主体作用,百果园还专门做了针对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师傅手册、学员手册,以便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

熊自先坦言,以前百果园校企合作主要通过订单班形式开展,订单班的实习期3到6个月,实习完后留下来的人并不多,从人力成本角度看,企业是吃亏的。但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在毕业前已成为店长、片区经理,甚至运营经理、区域经理。“今年我们有260人的指标,报名人数多达960人,明年我们希望能招收更多学生。”

户籍限制与社会认可仍待破解

去年1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天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建设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成立了广建中天学院。“依据企业需求,2016届招生专业方向为施工安全技术,即安全员岗位人才培养,以后每年招生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中天七建人力资源部经理俞锋告诉记者,公司缺安全员,而高校设置的安全课程及专业很少,高校应届生入企后也很难直接上手,所以选择安全班开展试点。

当年,1997年出生的杨文龙在高中毕业后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也成为中天七建的员工。入学两个月后,他进入公司项目部,成为实习安全员。“我的工作包括检查消防器具是否过期、检查脚手架有没有搭好等。建筑方面的结构、楼板知识,如果只是通过在学校看图片来学习,会很快忘记,但在工地现场亲眼看过印象就会加深。在工地学得快,但也要结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然就只能当看客。”

俞锋希望企业和学校能进一步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更希望能共同培养在职职工。“企业希望能将现有工人培养成技术工人,提升他们的技能。但由于建筑行业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学历低,连评工程师的资格都达不到,而现代学徒制又限制广东户籍。另外,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希望通过现代学徒制形式进入公司,由于户籍限制,也没办法实现,所以我希望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能放开户籍。”

另外,身份认同、理解问题也是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难之一。杨文龙告诉记者,在他父亲眼中,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才选择现代学徒制,“父亲认为我不专心读书,所以不得不选择学徒制。”

李海东告诉记者,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比较单一,认为好学生就该读大学,考不好的学生才选职校,这种氛围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每个学生其实都可以成才,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