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靠不服输不满足创造佳绩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14日 02版)

2015年6月,入路仅一年的大学生邵壮就获得了全国铁路总公司团委授予的“全路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他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取得这么好成绩的秘诀是什么?许多熟悉邵壮的人给出答案: 不服输+不满足。

2014年7月,邵壮从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应聘成为沈阳铁路局锦州车辆段的一名工人。刚到修车车间实习时,面对复杂的车辆配件和繁琐的规章条例,邵壮感到了巨大压力,然而,他的不服输的劲头也上来了:“就是一块铁,我也要把它嚼碎咬烂。”倔强的小邵暗下决心。

他从认识车辆配件开始,经常一个人反反复复地对照现车练习,用心领会。遇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拉着师傅问出个结果。在岗位上刻苦学习,下了班后依然继续钻研业务技术。在独身宿舍里,他的床头柜上摆满了《铁路车辆构造》《技规》等业务书籍,有点空闲时间就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有很大进步,成为同批入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就凭他这个学习劲头,邵壮这小子将来肯定错不了!”这是师傅对他的评价。

在参加新入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第一环节“网络闯关”比赛中,邵壮每天利用上下班间隙和午休时间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地模拟答题,还把不熟的题写在纸上,几个月下来,几十张纸都写满了试题,每天晚上都拿着写满题的纸背到很晚。为了加深对一些专业名词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他将许多技术标准、作业程序和车辆配件结构原理等制作成一张张小卡片,随身携带,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一看。这样日复一日,他从最初的8分钟只能答200多道题到答500多道题,在“网络闯关”比赛中进入了周前十名。

在备战“全路决赛”的过程中,为储备体能,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从每天跑1公里到每天跑10公里,引体向上从一次做2个到一次做10个,俯卧撑从每次做20个到每次做50个。每次实际操作练习,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缺少实际经验,他发现的模拟车辆故障件数都是最少的,甚至有时候一件故障都找不到。但他不气馁,越是找不到故障,他越是努力。每次训练结束后,他总是“缠”着老选手,虚心求教,私底下一遍遍练习。“永远也不服输,上大学时就有名”,同一批入路的校友于望这样评价邵壮。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由全国铁路总公司团委联合运输局、劳卫部、铁路总工会主办的新入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杭州举行,有18个铁路局的72名选手参赛。参加如此高手云集的比赛,不仅是身体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作为新入路、新参赛、新选手的“三新人员”,邵壮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地展示着精湛技艺,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车辆钳工(货车)工种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初战告捷,但邵壮不满足于此,他在追求更高的目标。邵壮经常和同时入路的大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到的知识,把学习技术掌握知识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在独身宿舍里,邵壮的宿舍是人气最高的,小伙伴们经常来这里“串门”。这些都是近几年入路的大学生,大家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多是技术上的事儿,他们和邵壮谈起来,总有唠不完的嗑。2013年入路的大学生宝柱说:“别看壮子比我入路晚,但现场知识比我还丰富,我这个师哥太有压力了!”

在段团委、关工委联合举办的“朝阳·晚霞同心”联欢会上,因为参加技能比赛不能登台演出,但邵壮积极参与节目的设计和编排。为了能够展现大学生蓬勃的激情,他和小伙伴们编排了歌伴舞《小生活儿》,在每次排练过程中,他又成了一个导演,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严格要求,比参演人员都投入,小伙伴经常开玩笑:“壮子,你虽然不能跳但比我们跳的人还累,功劳也有你一份!”这个节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源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珍惜和热爱。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作出更大的贡献。”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邵壮自信而快乐,相信他在成功的路上会走得更远。

(顾威 贾云涛 卢志远)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