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新闻特写】“工会是我创业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范立淮 吴刚毅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12日 02版)

正是新枝吐翠、柳絮飞扬的时节。4月10日,在福建省永安市忠义社区主任范秀芳的引导下,记者来到永安市东门路151号的女职工创作工作室。

轻轻叩门,一声柔柔的回应后虚掩着的门开了。初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室内,轻抚着客厅长案上的作品。牡丹、玫瑰、金鱼、蝴蝶、天鹅……种类多样的花和动物仿佛有了生命般灵动。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肢体残疾的陈顺日正坐在这些丝网作品边,手中忙着编织。

“工会是我创业的引路人。”陈顺日告诉记者。

陈顺日原来也是“有单位的人”,曾在市竹器厂、印刷厂工作,先后从事车垫、筷子、药袋制作,做过书籍装订等手工活,自食其力没问题。2008年,企业破产后,她成了失业人员。再就业,谁要?性别问题、身体问题,一道道门槛横在面前,找工作比登天还难。“永安市总工会和社区工会专门为我联系过几个工作岗位,人家都不要。”

陈顺日的爱人也是残疾人,平时靠残疾人车载客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陈顺日的婆婆88岁,患心脏病、青光眼等疾病,几次开刀,视力几乎为零,家庭始终摆脱不了入不敷出的困窘。

陈顺日的工作成了工会人心头的一个“结”。“就业不行,能不能考虑创业?”市总提出这样的思路,忠义社区工会集思广益,很快为陈顺日提供了丝网花培训班的免费学习机会。陈顺日学成后,市总又创建了工作室,请她来主持工作。

3年过去了,工作室在这一带小有名气。有人家乔迁或单位开业,都会想到心灵手巧、技术精湛的陈顺日,时不时会预订些她制作的丝网花篮烘托喜庆气氛。

有了陈顺日主持的女职工创作工作室的示范,永安市总又有针对性地在附近的太平、林业新村等社区建立了工作室。陈顺日在各个工作室轮流任教,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姐妹们。

聊着天,43岁的陈顺日不由自主地抱起一束刚制作的丝网郁金香,微笑着说:“我喜欢这些花儿,它们是工会给我人生增添的温暖颜色。”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