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地方配套安置资金如何开源?兜底政策如何扶助困难职工?工会组织如何维护职工权益?

去产能职工安置要去“痛”

本报记者 王维砚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11日 05版)

企业安置了新岗位,矿工孙军却很久没去。

2016年底,晋煤集团一处已停产煤矿的工人孙军告诉记者,大多数职工不愿意去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险的企业费用政策未明确,“每个月不到3000元的工资,还要负担几百元的社保费中企业费用部分,太不划算了。”在明确社保费用由原企业代缴2年政策后,2016年底,职工陆续就业。孙军近期也在太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上班了。

4月7日,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指出,去年未安置去产能行业职工今年一季度大部分已经安置,“今年去产能职工安置难度不减,工作要求更高,个别地区去产能压力很大”。

日前,人社部、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拓宽安置渠道,保障职工权益。

2017年,去产能职工安置还有哪些痛点要去?

地方配套的安置资金从何而来?

据悉,中央财政安排的1000亿元去产能专项奖补资金,去年已拨付使用307亿元。在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晶看来,目前去产能职工安置面临难点之一是地方和企业配套的安置资金来源问题。

她介绍说,去产能职工安置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和企业资金。一般强调企业的主体责任,以企业资金作为主导,政府资金作为辅助。

向晶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经营方式转变,长远看一些企业在提高附加值后是可以盈利的,因而这部分去产能企业是有能力负担相关安置费用的。

对于这部分目前有一定发展潜力、符合转型升级方向但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孙飞建议,尝试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改造,减缓企业债务负担。“四川德阳的二重集团实施了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改造,不仅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和经营风险,也缓解了去产能职工安置的压力。”他向记者举例。

事实上,在安置资金来源上面临更大困难的是“僵尸企业”。这类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的现象,欠薪、欠缴社保费等情况更让职工安置难度上升。孙飞指出,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变现,或者兼并重组方式拓宽这部分企业的安置资金来源。

同时,孙飞建议,地方政府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利用自有财政专项资金,形成与中央安置帮扶基金相配套的再就业资金支持体系。

托底政策如何扶助就业困难职工?

向晶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身体状况普遍欠佳的“4050”人员就业困难。这印证着去产能职工安置另一个难点——托底政策应如何设计。

向晶向记者介绍了湖北宜昌的兜底安置经验。当地以社区街道为帮扶单位,失业登记等社保业务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办理,同时对社区内的去产能安置职工进行精准帮扶,提供1个月的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分流职工在社区内的个体工商企业,或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政策制度处处长李祥伟告诉记者,去年5部委建立了总体工作协调机制,开拓分流安置渠道,特别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区统一进行了就业援助。

“2017年去产能职工安置任务依然繁重,大约需要安置50万人。”李祥伟介绍说,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的原则,今年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把职工安置工作和去产能整体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加强摸底排查,地方政府会同企业摸清底数,做好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各项安置渠道,守住底线,特别是进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保障职工权益,工会大有可为

《通知》中明确要求,依法处理劳动关系,注重风险防范。保障安置职工权益的过程中,各地工会如何发挥作用维护职工权益值得思考。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石晓天教授所在的课题组,曾聚焦去产能背景下工会在职工安置中发挥作用赴多地调研。

她将工会在去产能职工安置中发挥作用的路径总结为3个方面。

首先,熟练掌握去产能职工安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安置方式和安置标准,确保职工安置方案合法依规。

其次,发挥工会组织动员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职能,保障职工安置方案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程序。而这其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环节:广泛征求职工对分流安置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后向企业党组织和行政汇报;组织职工代表就《职工安置方案(草案)》进行讨论,代表职工或选出职工代表与企业行政就安置方案具体内容进行协商;组织召开好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企业是否按《职工安置方案》严格执行,职工各项权益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位;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协助企业做好职工转岗、创业培训工作。

最后,各级工会要做好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应急预案,预防与应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在职工安置工作中工会要主动作为,依法协商,守住程序底线。”石晓天总结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