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数据开放成网络政务发展亮点,但仍有海量数据藏于文件袋中——

释放数据价值需打破政企数据壁垒

本报记者 赵航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08日 02版)

近日,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第十五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全国政府网站运行和管理面貌明显改善,不及时、不实用、不回应、不可用等“四不”问题基本解决。更开放的数据共享、更多元的融合服务,成为政府网站建设的两大方向。

政务数据也称政府数据,是指政府办公而形成的数据。《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政务数据这一“信息矿产”正得到重视,但仍有海量数据藏于机关文件袋中。

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近日召开的“2017年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上披露数据称,约有25%的部委、32%的省和地市,依托政府网站专门频道或独立平台,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涉及交通服务、医疗健康、公共信用、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等多个类别,参与部门包括交通、卫生计生、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周亮表示,全方位数据开放及应用格局初步形成,是去年中国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全国不少省市建立了专门的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并已将政务数据开放写入未来规划。例如,安徽省要求2018年底前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初步建成,2020年底前实现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不过,目前仍存在一些数据壁垒。“政企之间的数据壁垒,亟待打破。”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

据悉,不少企业为获取本应共享的政务数据付出了巨额成本。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林莉表示,早些年为获取电子地图上的公交服务信息,百度地图只能挨个跟公交公司谈。“不仅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如何释放政府数据价值成难点

去年9月,国务院分别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网上政务数据开放成为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杨筱敏认为,有条件开放数据,一是可以提高政府透明度,二是可以带来创新变革,继而节省社会成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增加就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释放政府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周亮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应鼓励企业、个体创业者基于政府数据开发信息服务产品,满足公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已涌现出不少政企合作的信息服务产品案例。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与百度地图合作建设的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出行云”上线,整合了全国各省市交通出行相关数据,对全社会开放。

政务数据开放应循序渐进

“目前,不同部门的数据公开,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什么样的数据需要公开?如何规范数据标准?数据的公开和保密如何平衡?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吕艳滨说。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归纳了政务数据开放面临的3种问题:“愿不愿开放、能不能开放,属于政策层面的问题;能力够不够、体制机制如何保障、组织文化是否支撑,属于管理层面问题;数据好不好、数据质量控制、平台体验,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另外,开放政务数据更需法律支持。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大数据开放与共享工作主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配套法规、开放标准等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政务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国家应尽快启动大数据开放立法,建立数据开放标准、界定数据开放边界。”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表示,政务数据开放应循序渐进。不涉及隐私和安全的数据可以率先开放,比如气象、旅游等数据。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