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布局 创新机制体制 加强源头治理
深圳又一“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启动
以“一条主线”“三项建设”“八大服务”等为创建思路,促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本报讯 (记者刘友婷)日前,“省市共建深圳市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是继2015年成立“盐田试验区”后,深圳迎来的第二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未来,坪山区将通过系列劳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近年来,坪山区依托国家智慧城市和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两个试点工作,利用社工和社会组织在源头创新、信息化、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以预防和化解各类劳动矛盾,形成了和谐劳动关系多元共治的格局,为成为省市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提供了前提条件。今年1月,广东省人社厅正式批复同意《省市共建深圳市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为广东及全国积累新鲜经验。
据统计,2011年至今,坪山区不断加强劳动监察力度,提升劳动仲裁效能,实现仲裁调解率接近五成,累计结案率95%以上,法定时限内结案率100%。同时,建立劳动纠纷预警机制,依托“织网工程”信息化平台,综合收集企业隐患信息,通过社保缴交、用电量、纳税等指标,动态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劳动关系状况,实行红、橙、黄三级预警,发挥大数据的预防、预警功能,加强源头治理,确保了劳动关系总体的和谐稳定。
据介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立足该区的产业布局和工作基础,制定了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三项建设”、实施“八大服务”、完善“六项机制”的创建思路。“一条主线”即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机制保障”主线;“三项建设”即强化“智慧型、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依法理性、诚实守信、积极主动的劳动关系双方建设,规范自律、高度参与、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建设”;“八大服务”包括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技能人才“百千万”、劳动关系百分制“体检”服务等;“六项机制”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劳资纠纷预警、“5+1”快速调处机制等。
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卫提出,要加强劳动关系专家库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度关注“互联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趋势,及对传统劳动关系提出的新挑战等。“综合试验区工作要搭建多位一体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打造网络咨询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提高劳资纠纷风险预警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化解劳动纠纷,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