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夜诊

《工人日报》(2017年03月01日 02版)

1月17日,夜。几个黄色身影,行走在宁静的铁路线上。他们走走停停,不时敲打着钢轨。原来,他们是沈阳铁路局长春工务段钢轨探伤班。班长叫王超,41岁,从事钢轨探伤工作已经13年,是沈阳铁路局技术能手。

“每天往来列车那么多,速度那么快,强力冲击下,钢轨难免受伤生病,我们就是钢轨医生。”王超说。

列车高速重载,哪怕时速1公里的细微变化,带给钢轨的冲击力都会几何式增加,加之北方冬季酷寒,一条不足0.1毫米的裂纹,都会在极端低温下成为断轨的罪魁祸首。而当时速300公里的列车遇到断轨,几乎注定车毁人亡。这些“钢轨医生”工作之重要、责任之大,不言而喻。

夜晚,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静谧的雪原上,除了风声,只剩超声波探伤仪发出的滴滴声。突然,王超停下脚步。“声音有异!”他摘下手套,俯身拿起探头仔细探查身边钢轨——他的手皲裂通红,如干枯的树皮长满触目惊心的冻疮,看着让人心疼。王超解释说: “钢轨探伤看着是个粗活儿,但实际要求很细。比如这块,有疑似外表看不出来的核伤,如果戴手套的话,就会影响探伤的精密性。为了准确查找到细微的裂纹,得靠手感,因此不能戴手套。”一旁的工友车晓龙开玩笑说:“农村过去有赤脚医生,我们都是‘赤手医生’。”

经反复查验,果不其然,此处钢轨内部出现了核伤,表面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如果不给维修部门下发重伤钢轨通知单马上更换,后果不堪设想。令人敬佩的是,王超查出这处安全隐患,靠的不是探伤仪,而是经验。王超说:“钢轨有各式各样疑难杂症,以前探伤仪没这么先进, 只能辨声而断,听着听着就听出学问了。即便是现在,也没有100%准确的仪器,而且遇到道岔等用不了仪器的位置,仍需手工探伤。” 王超解释说。

王超的工友张磊补充道:“手工探伤,就是用探伤锤敲击钢轨,通过听声音、观察锤子状态,来判断钢轨的健康状况;也有的是用荧光粉抹在疑似探伤位置,通过荧光粉的渗透,最终凸显出细小的裂纹;还有磁粉探伤……但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更多的需要靠经验判断。”

且行且诊,又前进了3公里 ,身处距地面30多米的高架桥上,更加寒气逼人。天冷,钢轨冰凉,也许是他们习惯了,照常工作,好像没有感觉到特别冷似的。王超道出了他们抗冻的秘密:“我们摸索出了许多防冻的经验,比如棉鞋要买大两号,里面穿3双棉袜,脚不冷,身上就不冷。”

其实,没有人是铁打的,面对北方寒冷的气候,而又必须天天“夜诊”,好多人手脚都冻坏了,生了冻疮。车晓龙非常佩服自己的班长,他说:“王超真是铁打的。有天晚上,他发着高烧,仍然非要上工,后来眼看要晕过去了,我们几个硬生生把他架到医院,结果大夫直接就给推急救室去了。高烧+药物过敏,就这样还想着工作呢!这人不是铁打的,是啥做的?”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他们一个班探伤要走的路有六七公里,天天如此。工友张磊说:“今天还没刮多大的风呢,算是个好天。如果赶上刮风下雪时,冰碴子顺着后脖颈往里灌,别说张嘴说话,往前走都费劲!”

一行人继续在黑暗中边探查边前行。时间已近凌晨3时,防护员从背包里拿出面包,分给大家。就在寒风中,大家啃着干面包充饥。好几个工友说,由于吃饭不准时,更不能保证顿顿吃上热乎饭,他们多数人胃都不好。

凌晨3时35分,“夜诊”终于圆满结束。回到工区,开罢收工会,工友们或倒头便睡,或匆匆离去,王超却看不出困意,他又去研究那台新到的探伤仪。(顾威 赵莹)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