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两代信号工的传承

本报通讯员 彭浩
《工人日报》(2017年02月03日 03版)

近日,凌晨4时05分,寂静的站场里停靠着两列黑色的“长龙”,几架信号灯亮着红色的灯光穿透茫茫夜色。北同蒲忻州-太北间铁路按计划停止了运行,给铁路设备维护单位留出90分钟检修时间。

这是太原电务段忻州电务车间在春运中的一次维修天窗作业。老杨和小杨同时到达作业地点,小杨用对讲机跟室内人员进行联系,老杨拿出手锤检查道岔螺栓。有一个大螺栓感觉不对,老杨用手指了一下小杨,小杨取出大扳子使劲一拧,果然螺栓转动了半圈。小杨抬头看老杨,老杨得意地笑了……

老杨名叫杨俊章,小杨名叫杨欣,他们是一对父子,都是太原电务段忻州车间的信号工。老杨从一上班就在忻州车间,一路走来,见证了铁路信号设备的跨越式发展。今年春运结束后,他将光荣退休。

2011年,24岁的杨欣来到车间,刚退伍的他对铁路的了解仅停留在培训时的基本知识。那时,父子俩虽然都在忻州车间,但分在了不同工区,小杨每天下班后都会向父亲请教当天遇到的问题。遇到老杨值班,他还会去工区与老杨一起值班,跟班学习。没过多久,小杨就熟练掌握了信号设备检修作业技能。

近几年,老杨身体出了点小问题,单位领导考虑实际情况,将父子俩调到了一个工区,安排作业时也经常是老杨和小杨一组。父子俩言语不多,但配合默契。

今年春运工区安排老杨在家过年。不过,大年三十正好轮上小杨值班。老杨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接班呢!”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