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

产品屈指可数,发布和更新不足,庞大的群体仍处于互联网市场的边缘

农民工APP为生存犯难

农民工不买账,很难认同其产品创意

《工人日报》(2016年08月04日 05版)

本报讯(记者北梦原)当苹果和安卓两大主流系统应用软件数量均过百万的时候,针对农民工的APP产品屈指可数,很多产品一上线就处于“僵尸”状态。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仍处于互联网市场边缘,怎样打造适合他们使用的APP,似乎并不容易找到答案。

吴帅所在的创业团队从去年开始便有开发农民工APP的计划。此后,这位热爱科技的“潮人”手机里,便装满了各类与农民工有关的应用软件。“刚开始时,与农民工有关的APP我几乎都会下载。但仔细研究时,发现这些APP普遍简单粗糙,多数产品经营情况堪忧。”吴帅说。

如此惨淡的现状并非市场需求和前景的真实写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77亿人。以农民工就业为例,一家人才机构负责人表示,当前因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工人难就业、企业难招工的“两难”问题造成蓝领招聘成本已上升至1000元/人。“按20%的蓝领人群(0.75亿)求职,每人平均一年跳槽两次计算,蓝领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市场上,也的确有很多开发企业都将目标瞄准农民工就业招聘与社交交友这两个方面,推出了农民工APP产品。但《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APP上线之后,普遍难有新发展。曾雄心勃勃欲对建筑行业招工不规范、招工难、拖欠工资等顽疾下药的某款蓝领招聘APP,计划用科技的力量,将工人诚信记录、维权、培训等一系列功能整合起来。但目前,在北京地区,其首页上只有“点匠台”“一呼百应”“明星施工队”3个栏目。“点匠台”中仅有30位工匠,“明星施工队”中仅有一家环保施工团队。

吴帅告诉记者:“曾有同行为了开发产品专门去工厂‘卧底’,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很复杂,普遍处在讨生活的阶段。”

除此,农民工也不买账,并不认同这些APP的产品创意。一位面临回老家却仍在与老板就养老保险问题缠斗的高龄农民工不屑地反问记者:“APP有什么用?点一点手机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在北京大兴区一家建筑工地,一位90后打工者一边拨弄着手机里的APP,一边说:“我们听歌、交友为什么一定要专用的APP?”

“现在许多APP仅仅是被冠以农民工字眼,主要就是为了吸引眼球。”一位APP开发设计师告诉记者,按照传统互联网坐在办公室里分析用户心理、开发APP的思路,根本无法挖掘到农民工群体的需求。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