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个“微笑亭”扮靓城市
——写在G20杭州峰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8月4日,G20杭州峰会倒计时一个月。
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峰会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倒计时一个月之际,本报记者近距离观察G20峰会临近时的杭州。
我们已准备好了
峰会临近,杭州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G20的气息。
8月1日下午,杭州,浙江省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媒体见面会上,面对台下众多媒体,介绍了当前峰会的准备情况。他表示,无论是场馆建设、环境整治、还是安保服务等,召开峰会的条件已基本满足。
G20峰会主场馆建设是关键。赵一德介绍说,杭州已全面完成了G20峰会主会场、B20峰会主会场、中外领导人驻地以及相关活动场地的改造提升。为峰会提供最好的场馆设施,东道主杭州义不容辞;但这次峰会,杭州没有大拆大建,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峰会需要做必要的提升和完善。
“各场馆设施充分体现杭州特色、浙江元素,彰显中国风格。”此外,机场停机位也做了相应扩充,现在可以停放45架大型宽体客机,并建设了贵宾楼。
历次峰会,安保工作同样备受关注。他介绍说,在安保方面,杭州不断细化、深化各项安保措施,制定和演练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峰会贵宾接待、场馆运行等方面的安全。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杭州组建数十万人的平安志愿巡防队伍,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面貌变了风貌不变”
除了基础设施和安保工作,城市环境也将是给国内外宾客留下美好印象的重要因素。
杭州馒头山,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也是60年未进行过改造的老旧社区。半年前,这里还呈现着道路狭窄拥堵、违章搭建遍地、破败危旧房众多、污水横溢、蛛网式电线密布乱搭、拥挤楼道昏暗不堪的景象。如今,这里是一片错落有致、干净整洁、青瓦白墙的民居。
“真是没想到,还能住进新房子。”今年93岁的老人李雅琴说。老人的房子改造前属于D级危房,马桶都要到家门口100多米之外倒掉。现在,有了抽水马桶,更有了单独的厨房。由于是老旧社区,条件差,留下来居住的多是经济困难和年龄大的老人们,整修之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观。
馒头山的蝶变,只是冰山一角。为给G20杭州峰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也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杭州先后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6大类605个项目,对2334条道路进行了平整,完成旧住宅、旧厂房、城中村改造900万平方米……一个整洁有序的杭州正在等待参加G20峰会的宾客们。
“面貌变了,但风貌不变。”赵一德总结说。杭州传统风俗人情依旧,但城市的面貌却因峰会的到来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大批志愿者将参与峰会服务
据介绍,这次峰会的召开得到了当地市民的大力配合,而志愿服务队伍就是有力的体现。
8月3日下午,杭州的气温依旧很高。西湖景区西泠印社附近的一个志愿服务“微笑亭”外,两位60多岁的志愿者张先生和王先生,正在给专供游人免费饮用的菊花茶饮水机中加水。
“这几天,每天都会要消耗掉6大桶水。”张先生说:“为了保证景区的游客能及时喝上解渴又解暑的菊花茶,我们都是提前一天做准备工作,烧开足够量的水。”“微笑亭”方寸之地,仅能两人容身,但里面却很“有料”:英文、韩文、中文的导游图;供游客免费使用的雨伞;爱心哺乳点等服务应有尽有。
遍布杭州景区、车站、大街小巷的122个微笑亭,已经成为杭城一道靓丽风景。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52万人,志愿队伍23000余支,社会组织6500余个,他们将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
赵一德表示,目前杭州正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力争把此届峰会办成精彩、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
(本报杭州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