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e时代
本报法人微博 网友留言摘编
(7月1日~7月8日)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未被最严格落实】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去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着“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和最严肃问责的要求”。但目前,食品加工环境脏乱差、掺假造假、运输不规范、销售过期变质不合格食品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7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
@永城检察预防:食品监督执法的外部监督不力。有时候食品监督执法发现违法行为,处罚方式罚款多于问责,对后期如何整改也缺乏有效监督。食品监督应在制度上建立一整套执行、监督环环相扣的可行制度。
@庐人境:最关键的在于落实。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对违规企业惩处不力,板子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违法成本太低,仍会导致不法商家生产不合格食品。所以说,工商质检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最重要。
【你造吗?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 2016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4次,每月联系4次--达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
(7月3日《工人日报》报道)
@随缘素位gjy:孩子对父母都有着天生的依赖心,渴望父母的关心,我弟弟出差,6岁儿子哭着找爸爸,最后拨通电话,侄子听到爸爸的声音马上止住哭声,不一会儿就笑了,开心地玩去了。如果父母做不到经常回家,至少电话呵护也能抚慰孩子的心灵。
@白河白鹤:哪个孩子不愿意厮守在父母身边?哪家父母不愿意待在孩子身边看护孩子健康成长?留守,有着很多无奈。一年见几次不是留守孩子和父母决定了的。
【执法记录,能督促公安规范执法吗?】本月起,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正式实施。警察执法须记录,此前也有要求,但一些地方是在有选择地落实,导致不少案件警方要么称没带记录仪,要么称记录仪坏了……这一次,执法秩序能真正建立起来吗?
(7月5日《工人日报》报道)
@辉阳再升:为了保存证据,记录执法很有必要,可以辅助执法,监督执法,公正执法,避免产生矛盾!
@苡愃:执法记录对执法者和被执法都有利,出现纠纷时有最可靠证据。执法者要落实记录,养成执法记录的习惯,不能借口推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执法者要配合记录,对于破坏记录者,应使其付出相应代价。
(窦菲涛摘自工人日报新浪微博)
欢迎读者到新浪、腾讯、人民网平台
与工人日报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