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

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让海南的博物馆发展迎来“春天”,但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又令文物保护面临窘境——

“春天”里的海南博物馆如何补课?

本报记者 吴雪君
《工人日报》(2016年07月09日 02版)

7月5日,海南省博物馆内,华光礁Ⅰ号的511块船板,仍静静地浸泡在药水里“治病”。修复工作,还在继续。

该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刘振忠用“春天”来形容近年来海南博物馆的发展。如今,海南省博物馆扩建的二期工程已完工,位于五指山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原址改建和位于琼海的国家南海博物馆的建设也在进行中。这3个博物馆都会在明年开馆迎客。

“春天”里的隐忧是,海南的公办博物馆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造成文物保护的困境,民办博物馆则存在规模小、标准低、功能不足、经营困难等问题,发展受阻。

业内人士指出,想要拥抱“春天”的海南博物馆还有很多课要补。

文物“大省”博物馆迎来春天

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于2012年10月开始,计划于2016年结束。目前摸底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初步理清海南省文物收藏总量近10万件套。如果从馆藏数量上看,海南文物的总体数量,可能仅仅是一些文化大省下属一个市的级别,而且馆藏文物中重量级文物也不多。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率先在“海南无古可考”的质疑声中提出了“海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省”,并寄望海南由“文化遗产大省”走向“文化遗产强省”。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而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还在不断增加,据国外的数据不低于1000艘。“如此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足以让海南成为当之无愧的可移动文物大省!”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江说。

“可以说,现在全省博物馆发展势头好。”海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支持,投入大,是海南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春天。”

保护力量不足制约了发展

然而,在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也发现,海南一些博物馆馆藏数量少、基础设施差、征集工作难及一些文物得不到应有的保存和修复,面临着损坏甚至消失的可能。这些问题牵动着普查工作人员的心。

在定安县博物馆内,馆长苏逊叹气说,每次文物进库房,都是件“技术活”。馆内工作人员不得不化身“空间大师”,精细地将数千件文物“塞”进狭小的空间。馆内一台空调24小时运作,馆内名人字画除潮保持干燥全靠空调。“按照标准,应该是有恒温恒湿的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好文物,可我们的经费决定无法达到标准。”

“海口市博物馆还没有文物修复的能力,只能依靠省博物馆的力量。”海口市博物馆馆长陈鸿辉也无奈说,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了文物修复的问题。受制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当年滨海大道修路时挖出的3门文物火炮,一直放在库房得不到修复。

记者多方了解到,库房小、设备设施不规范几乎是海南所有市县所有博物馆的通病。甚至有的市县博物馆根本没有展厅,文物几乎是胡乱堆放在一起。

事实上,即使在人才聚集的省博物馆,做文物修复工作的,也只有6人。“海南的海洋面积很大,是文化遗产的大省,整个文物修复人才还是很少的。”海南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副研究员包春磊说,一些重要的文物有时还要拿到省外让人修复。

由于海南修复人才紧缺,尤在文物鉴定方面更为缺少,这也给文物管理、执法等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一些博物馆馆藏文物征集上来后,有时不能及时地予以鉴定和定级,使这些文物在藏与不藏、护与不护之间暂无界定。软实力的不足,制约着海南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海南要从真正的拥抱博物馆的春天,补上这个短板,显得尤为重要。

民办博物馆也面临很多困境

《工人日报》记者还了解到,海南近年来崛起的民办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私人博物馆“白沙河谷”独自矗立,它寄托着袁氏兄弟的文物梦在现实里的顽强坚持。袁氏兄弟中的大哥袁先生介绍,最初建设“白沙河谷”博物馆,做的是抢救性收藏,当时想把海南的、民族的东西保留下来,向全社会展示,让大家享受到文化成果。“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如果再不行动,民族文物很快就会被淹没。”

“白沙河谷”博物馆主要收藏黄花梨、明清古家具,海南本地的陶瓷器具,青铜器,黎族五大方言区的服饰、龙被黎锦,黎族和汉族的农业用具。它所有的资金几乎都来自于袁氏兄弟,包括收集文物、日常运营、人力物力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有的投入都是个人,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袁先生说道。

记者调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海南民间博物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标准低、功能不足等诸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经营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但是,也有一些民间博物馆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搭乘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列车是一种方式。创建于1998年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在2003年投资建设了黎苗文化展馆,经过12年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占地10亩左右,以9大展馆组成的大型文化区域,年平均人流量达到120万至130万人次。

“最初建设黎苗文化展馆,正是出于这个目标,而在之后的建设中,展馆和景区做到了有机结合。”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认为,没有了文化展馆,景区失去了文化的魂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使游客“愿意花钱了解知识”。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