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从“一人做贡献”到“带领一群人做贡献”

甘肃:劳模工作室成人才“聚宝盆”

《工人日报》(2016年04月25日 02版)

本报讯 (记者康劲 通讯员王小虎)“五一”临近,人们欣喜地发现,在密集的劳模宣传频率中,汪艳侠、阙卫平、彭明、王云平、邱照华等一批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劳动模范,每个人的事迹背后都涌动着一个先锋群体。

这种悄然而来的新风,源于甘肃省总工会正在深入开展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82个。这些工作室,通过劳模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使更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得到培养和发展,成为企业聚才育才的“聚宝盆”。

“当前,更要搭建好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甘肃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为民说。

1年多来,甘肃各级工会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创建,搭起了自主创新、技能素质提升、成果展示交流的“三大平台”,使一批掌握较高技能的劳动模范从过去的“一人做贡献”到“带领一群人做贡献”。庆阳电力公司以邱照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20多名热衷于创新探索的员工走到一起,以变电、输电专业中的难题为导向,不断擦出创新火花,碰撞头脑风暴,一项项创新成果持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但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而且在人才培育、帮扶带教、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甘肃省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3种类型。”甘肃省总工会副主席包俊宗介绍说,一是劳模本人牵头,以企业为单位组成创新团队。如酒钢公司,就由劳模牵头在全公司范围建立了6个创新工作室。二是以分厂或车间为单位组成创新团队。如金川公司以车间为单位,建立了60多个创新工作室。三是以地区、行业为单位,由行业内知名劳模牵头建立创新工作室。

在初步取得了攻关、解难、引领、联动“四大成果”基础上,甘肃省总于近日又制定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将通过“陇原工匠”“首席员工”“金牌工人”“操作能手”等评选活动,让更多平凡的普通员工共同踏上劳模工作室创建的节拍,实现人生出彩。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