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点评】小城市掀起文化创业潮 培育市场尚需更多努力
据新华社 如今,很多小城市也有了文化创业基地,一些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年轻人投身其中,这些文创基地也因此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以山西孝义为例,仅两年时间,“三创”文化创业基地已经孵化1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园区中有动漫、影视、皮影等文化公司,整体风格个性与视野兼具。这里已经成为文化企业开展创意工作、进行‘头脑风暴’、制作创意产品的场所。”孝义市宣传部副部长李发维说。
背景
目前,中国各类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并已经开始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向吉林辽源、江苏太仓、贵州遵义、陜西渭南等小城市延伸。
声音
山西广平太极研究会会长王永耀:在一个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相对一线城市要困难得多。但是现在小城镇的信息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并可使企业享受到更多物理空间、宣传扶持,企业只要深耕当地文化,想成功也不是没有可能。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较高层次的文化资源,几乎全部分布在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为主的中心城市,而其他一些城市,甚至包括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其公共文化场所与高层次文化场所资源也都普遍缺乏。
点评
小城市文化空间少、资源少、人才少,是不争的现实。很多县城,一个电影院、一个新华书店和一个文化馆,就已经是文化设施“标配”了,而这样的“标配”又是多年难变。
事实上,一些文化资源不足的小城市,经济实力却并不弱。这些地区的文化行业,缺的并不只是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缺乏人才,缺少出“点子”的人,毕竟,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光砸钱就能做成的。
如今,互联网拉近了一线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文化距离。而文化资源不足的小城市,对文化产业有刚性需求,正是创业创新的好时机。当然,文化企业如何适应当地文化需求,培育好市场,绝非一日之功,也不能照搬一线城市的经验,而当地若想留住文化人才,也需要拿出更多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