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员工持股试点成代表委员关切话题

谁能持?如何持?持多少?

《工人日报》(2016年03月08日 01版)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杜鑫 蒋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试点。“谁能持?如何持?持多少?”这些社会关切的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他们表示,员工持股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但既要避免吃大锅饭,也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员工持股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效益紧密相联,能够真正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安徽芜湖新兴铸管公司轧钢部部长助理陶群南代表说,很多国企职工对试点充满期待,希望可以分享到改革红利。

据悉,去年以来,大约40家上市国企推动员工持股计划。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有的因国企盘子大导致员工持股比例太小。

那么,企业股份谁能持?持多少?怎么持?

“得形成制度,对员工进行有效引导。”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指出,“国企员工持股应在阳光下进行,给谁股份,要说得清楚,经得起查。选人要透明,过程、运行上也要透明。”

相关部委负责人曾表示,持股员工应是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在实际认定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代表认为,“在科技等竞争性行业,特别出色的员工容易显现。而垄断性行业的员工价值就不是特别容易评价。”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企在改制中尝试实行员工持股,但也引起了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在内的种种问题。“我和一些企业同行交流过,发现他们在上一轮改制时,有些就变成了私营企业。”陶群南代表认为,员工持股持多少,应有界限,国有企业性质不能变。

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委员表示,中长期激励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有激励而没有约束。混改后的企业要建立重大决策机制、中长期激励机制和重大风险防范机制。

陈学东代表认为,“员工持股试点应谨慎推进,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出来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才能动。”李斌代表则表示,实施细则的制定应深入基层,更多地听取职工的意见。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