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工会界委员呼吁将困难职工帮扶纳入国家救助体系

【今日关注】对城市困难职工也要精准帮扶

《工人日报》(2016年03月05日 02版)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彭文卓 陈晓燕)“在国家扶贫救助体系中,不能忘记城市困难职工!”这次进京,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罗茂乡委员带来的关于帮扶城镇困难职工的提案,起源于今年春节送温暖时让他难忘的一幕:四川省合江县商业系统一名42岁的女职工,因患脑瘫生活无法自理,仅靠82岁高龄的老母亲照顾,每个月的生活来源仅仅是2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极其困难。

据《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去年下半年官方公布的我国需要精准扶贫的人数有7000多万,这7000多万主要为贫困地区的农民而不包括城镇困难职工。“实际上,城镇困难群体的成因与遭遇的难题与农村贫困户有所不同,城镇特困户一旦患大病或者失业,生活往往难以为继。” 罗茂乡委员认为,要重视城镇困难职工,应为他们提供就业、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帮扶救助,让他们有共享的获得感。

目前,我国的城市困难职工大致分为4类:一是政府救助政策虽已覆盖但还存在特殊困难的职工、低保边缘职工和困难劳模。二是因病致困、因病返贫职工。三是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致困的职工。四是就业困难,本人或家庭成员因下岗失业的职工。而在部分困难职工中还存在着多种困难叠加的状况。

对于提出精准扶贫也要关注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提案,工会界委员们纷纷点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原党委书记颜辉委员认为,在城市,各项生活开支日益加大,“城市在发展,但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却在降低,这一情况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原部长郭稳才委员特别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岗困难职工也应得到关注。在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关停并转迁过程中,大批职工面临转岗,很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困难群体,这正是扶贫脱困需要关注的新人群、新现象,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

由此,委员们纷纷呼吁,要将城市困难职工帮扶解困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郭稳才委员建议,要坚持精准帮扶,针对不同的行业、地区和致贫原因,分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解困脱困工作。在物质帮扶的同时,也要做好精神帮扶。“尤其是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当下,要通过帮扶让职工树立信心,既要看到暂时的困难,更要看到长远的发展。”郭稳才委员强调。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