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3月04日 星期五

“十二五”期间,代表委员们心系职工,积极建言献策,致力于改善民生。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为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代表委员们步履匆匆,不曾停歇——

【商国是 议民生】民生,我们始终的牵挂

本报记者 罗娟
《工人日报》(2016年03月04日 05版)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编者按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回眸,中国经济社会在过去五年发生巨大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民之生计,国之大事。五年之前,我们对今天的生活曾有许多憧憬,五年之后,许多曾经的期待,已经变成现实。梳理《工人日报》过去五年的报道,我们发现,代表委员们心系职工,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推动着民生改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每一个职工都有着自己的新期待。这更需要代表委员们聚焦广大职工最关心的问题,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挚的声音,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改善民生,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一直在路上。


养老保险并轨已落地 缩小待遇差成新期盼

【回顾】 2011年3月,本报刊发《养老金八连涨仍难解社保之困》系列报道,代表委员指出,养老金存在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待遇不公问题,根本原因并非养老金涨得太少,而是养老制度存在“双轨制”,改革应该从社保顶层设计实现最大公平。

【改革】 2015年1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养老保险 “双轨制”的破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统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挂钩。

自2005年起到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上调11年。 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2015年调整后养老金月人均2200元。

【期待】 “请代表委员帮着问问,今年养老金还涨吗?”2006年,北京车工杨洪军60岁,已经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关系7年的他拿到了第一笔养老金2100多元,如今这笔钱已经涨到每月3400多元。不过,由于他和妻子都有慢性病,医药费要自己负担一部分,加上今年70岁的他也需要小时工帮着做家务。因此,平时生活仍不宽松。

“养老金涨不涨,最好有个明确的国家政策,这样让人好有个盼头和准头。”他所期盼的,正是有关部门多次要推动建立的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

杨洪军的姐姐仅比他大一岁半,从一家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每月近7000元。杨洪军期望带心声给两会,“儿子侄女这一辈儿,退休时养老金差别变小些。”

人均收入增幅跑赢GDP 2020年期待收入翻倍

【回顾】 2010年3月,本报《五位一线工人代表自曝“生活压力账本” ,职工收入增长提速不能一拖再拖》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代表委员认为劳动收入增幅跑输GDP令人担忧,尽快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问题“等不起” 。

【改革】 “十二五”规划提出,规划内五年间要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十二五”前四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快于8.0%的GDP增速;全社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75倍。

【期待】 刘兵在深圳一家制造业企业工作,月收入5200多元,这比2010年时的3800元高了不少,不过他希望2020年能到万元出头,“翻一番”。从老家四川农村出来打工已8年,他在成都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还2000多元的贷款,准备扎根于此。

“希望记者把声音带给代表委员,把我们收入翻倍的目标写进‘十三五’规划。”刘兵经常参加工会组织的培训班。他意识到,收入增长还要靠自己不断努力学技术,和企业一起发展。刘兵所在的行业,在去年依靠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为工人涨了5%的工资,刘兵和工友们尝到了“甜头”。“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强化这种协商机制。”

工伤保险筑牢安全网 落地赔付盼更多便捷

【回顾】 2015年3月,本报《别再让建筑工人因伤“一失万无”》的报道指出,长期以来,建筑业既是工伤事故“多发区”,又是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的“薄弱区”。全国有4000多万名建筑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而参保比例却不到1/4。委员们认为,意外受伤,使很多建筑工人陷入“一失万无”的绝境。

【改革】 人社部等4部门已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对固定的职工,应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对未提交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证明、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期待】 “托代表委员帮我们问清楚,工人怎么监督老板给我们缴纳工伤保险?”农民工怀才祥在合肥某建筑工地进行脚手架拆除作业时,右手中指被夹伤,却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其所在单位没为他缴纳工伤保险。很多建筑工人都没有劳动合同,有时候企业不给缴纳工伤保险,或者换工作的时候,工伤保险就“断”掉了。

建筑工人工伤保险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赔付难。一个工伤案件的处理,往往要经过纷繁复杂的过程,最高可达21道程序。所有程序走完,起码也要个三年五载。维权律师李强希望代表委员呼吁提高违法成本,对建筑企业违法用工、不依法参保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大病保险彰显兜底责任 赔付水平提高仍有空间

【回顾】 2014年3月,本报《建立全国职工大病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的报道中提到,患大病是导致部分职工家庭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因病致贫更占到工会困难职工档案总数的32.8%,个别地方甚至达到70%以上。委员们呼吁,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同时,抓紧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职工大病保障制度。

【改革】 在新农合、居民医保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如何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 这一任务在 “十二五” 期间破题。 2012年,卫生部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截至2015年10月,我国95%的统筹地区出台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文件,88%的统筹地区开始支付大病保险待遇。

【期待】 “救护车一响, 一头猪白养”,农民工小江告诉记者,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最担心的就是生大病,看不起治不起不敢看不敢治。“真没想到,除了新农合,还得到保险公司2000多元的大病保险补偿,而且在医院就能一站办结,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又用不着跑腿,太方便了!”小江患股骨骨折住院总费用3万多元,新农合报销了2万多元,大病保险又给予了部分减免。

“希望更多的‘大病’被列入大病保险,另外,如果大病保险和医保一起结算就更方便了。”小江希望,代表委员能够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出来,获得解决。

居住证改革彰显公平正义 农民工市民化需以人为本

【回顾】 2014年3月,本报《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的报道中提到,农民工代表不约而同地感慨户籍制度是一道“隐形篱笆墙”,在户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发力,才能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改革】 “十二五”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2015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期待】 今年45岁的农民工张强在上世纪90年代就辗转沪浙等地打工,“走到哪儿都需要办暂住证,很麻烦。”尽管如今暂住证的办理已经方便许多,但张强一直期待自己能“换证”,在自己生活20年的地方拥有一张“居住证”。

居住证制度的实行给了张强很大欣慰,“居住证让人有一种稳定感。”张强告诉记者,无论是自己现居的浙江,还是老家成都,都有相关居住证制度附加的政策,鼓励农民工落户。张强期望两会上能有代表委员关注居住证上附着的就业、社会保障等福利,让这些同城福利更多一些。他期待在未来的五年里,真正让自己在城里定居生活。

最低工资增幅达13.1% 定期上调确保体面生活

【回顾】 2014年3月,本报《让“体面劳动舒心工作”离他们更近些!》的报道中提到,环卫行业工资平均水平仅略高于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代表委员指出,最低工资标准是个人维持起码生活的最低要求,政府有责任确保每个靠劳动吃饭的人都能体面生活下去,依靠廉价劳动力保持高速发展是没有前途、不可持续的。

【改革】 “十二五”规划收入分配改革的两个重要议题,除了对垄断企业和畸高收入行业“削高”,就是对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托底”。

2011年至2015年,全国分别有25个、25个、27个、19个、27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调整地区平均增幅分别为22.1%、20.1%、17%、14.1%、14.9%。 “十二五”期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平均增幅为13.1%。

【期待】 很多职工对最低工资并不敏感,但是在北京做清洁工的李敏却很关注这一数字,她的工资和社保都是跟最低工资挂钩。“擦着边儿,就高100多元钱。”李敏表示,以前在南方打工的小厂子也是这样,就用最低工资当工资发给她们,老板觉得这样“不违反政策”。

在咨询了相关律师之后,李敏了解到,最低工资法定两年增长一次,“期待未来五年能有更多收获。”李敏期望有两会代表委员能关注到低收入人群,未来“十三五”规划中继续对低收入人群有托底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