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总机关机构改革正式实施
机构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本报重庆3月2日电 (记者李国)重庆市总工会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市总按照市委批准的《重庆市总工会机关机构编制方案》,按照“小机关、大网络、强基础、全覆盖”的思路,大刀阔斧地推进机关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现工会系统增强“三性”、克服“四化”改革目标。
重庆市总相关负责人称,按照市委关于精简25%以上内设机构、精简20%以上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的要求,重庆市总内设机构减少6个,由19个精简为13个;精简编制123名,其中机关行政编制10名、产业工会事业编制10名、所属事业单位编制103名,同时精简7个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防止“人浮于事”、“线条过多”。
随着机构减少,中层领导职数大幅下降。据悉,通过改革精简处级领导职数8名,由原来的65名减少为57名,调整增加了履行宣传教育、维权服务、团结动员、基层建设等方面职责内设机构的领导力量,防止“官多兵少”和“官僚化”倾向。
特别是通过改革,优化了市总领导班子机构——减少专职职数,增加挂职、兼职职数,班子成员中专职职数由1正6副(含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名),减少为1正4副(其中1名副主席兼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配备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3~5名,专职成员不超过50%,增强代表性广泛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总在改革中新设立了三个中心为机关内设机构,强化了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功能,增强了工会机关的开放性、群众化。
首先是强化网络宣传引导功能,整合宣教文体部及办公室信息中心等相关职能职责,增加工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联系管理工会网络队伍、开展网上动员和引导等职能。设立宣传网络中心,负责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对职工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广泛开展工会网上工作。
其次强化职工维权基本职责,整合法律工作部、信访办、劳动保护部等部门相关职能职责。设立职工权益维护中心,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处和职工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职工来信来访工作。
再次是强化服务职工的功能,整合保障部及劳动保护部相关职能职责。设立职工服务中心,统筹服务职工群众的内容和项目,指导全市职工服务中心(站点)建设,负责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四季帮扶”等关爱活动,办理直接面向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服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