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为完成摊派指标,农民工参加了三四场培训,就业致富方式仍是原地踏步

培训惯设“大锅饭” 农民工“食之无味”

甘肃政协委员呼吁要尽快从“供菜”向“点菜”精准升级

《工人日报》(2016年02月04日 06版)

本报讯(记者康劲 通讯员李丽)“为了完成各个部门的摊派指标,农民工参加了三四场培训,就业致富方式却还是在原地踏步。”在日前召开的政协甘肃省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白银市副市长吴震“痛戳”当下“大锅饭”一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呼吁职业技能培训应尽快从“食堂”升级“餐馆”、从“供菜”变成“点菜”。

甘肃虽不算农民工大省,但据人社部门统计有超过500多万的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这几年经过几年的精准扶贫、脱贫,贫困人口虽从近700万下降到417万,但扶贫攻坚却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在力推城镇化、市民化和精准脱贫的政策导向下,针对贫困乡村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应运而生。人力资源部有劳务输出的培训、扶贫部门有贫困户的培训、农业上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医药卫生、教育文化乃至各社会群团组织都有各自针对农民、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极易形成各说各话、各“凑”各人来完成培训指标的现象。

目前,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如同“大锅饭”,在许多农民工看来“食之无味”,却又不得不吃。吴震说:“各个部门为了完成指标而层层摊派制定培训任务,很多农民工参加了三四场培训却用不上。有的部门为了调动积极性,会在农闲时安排免费培训,并给予生活补助,但效果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点单”培训虽呼吁多年,但“转型升级”的步伐却极为缓慢。在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人社厅副厅长王丽萍坦言,由于培训基础能力低,培训水平与社会需求和百姓愿望相比存在差距,加上培训需求分散,暂时不能对“点单”一一满足。同时,受培训补贴标准的限制,一些高投入的职业和工种的培训无法进行。

吴震说:“由于政策惯性,职业技能培训从‘端菜’到‘点菜’转变的速度太慢,目前的‘点单’培训依旧停留在动员、提倡阶段,亟待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为此,吴震建议,“点单”培训需要抛弃旧指标,将农民工、贫困农民的培训意愿调查放到首位。

“要在精准摸底调查的同时,整合培训资源,多开设一些高投入的职业和工种的培训。”吴震建议,同时还要建立订单式培训效果评估系统,让农民工根据择业兴趣和需求自主“点单”。通过摸底调查,把农民工的培训兴趣、现实需求汇集起来,再开展培训。不唯“人头”定指标。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