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合肥市瑶海区市政管理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思路

“像关心亲人一样养护市政设施”

本报通讯员 解琛 本报记者 陈华
《工人日报》(2016年01月04日 03版)

38个人,64平方公里的辖区。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盏路灯,每一个窨井都要管,能管得下来吗?

这是合肥市瑶海区市政管理处面临的现实问题。该区市政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思路,“像关心亲人一样养护市政设施”。

市政“责任田”人人有份

面对“人员少、工作面广”,瑶海区市政管理处实施市政设施网格化管理,将全区划为12个市政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内指派两到三名工作人员负责巡查监控管理。

每名巡查员除了干好自己的“专业”养护外,还要承担一定区域内市政设施的巡查和管理工作。主干道每天巡视两次,次干道每日巡视一次,支路和小街巷每两日巡视一次。巡查中,他们实行“定人、定岗、定路线、定责任”的“四定”制度,确保巡查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市政处工作人员苏敏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现代化装备”:一个对讲机和一部智能手机。在自己网格内一旦发现“病害”,第一时间用对讲机向专业养护业务办反应设施运行情况。处理投诉案件时,利用城市管理智能终端发个“图配文”,现场情况就提交到了专业人员手上,维修人员就会有备而来。

“爱心服务名片”上楼进户

前些时间,一场大雨突袭,污水眼看就要上路了。家住瑶海区戴安桥的居民曹大妈拿起冰箱上的“爱心服务名片”,一个电话就把市政人员“召唤”过来了。

市政工作人员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场,通过实地排查、综合判断,摸清了街巷的排水管道走向和布局,逐一清掏了收水井和居民家中堵塞点。晚上21时收工,管道彻底疏通。

近年来,瑶海区市政管理处发放了近万张“市政爱心服务名片”。名片上写着服务范围、处置电话、联系QQ,以及辖区内的市政设施服务号码等内容。居民一个电话,市政维修人员就可以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额外多吃点苦”

既要把市政设施维护好,又不能因为维修工作影响市民正常出行,这就需要市政人员“额外多吃点苦”。从部门负责人到具体施工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奋战在养护最前线。

工作人员程尧在夏季高温期间总是骑着电瓶车,白天黑夜穿梭在每一条道路间,紧盯着每一块道板砖、每一条路侧石。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维修,发现细节问题绝不含糊。施工人员幽默地说他是黑皮肤、黑脸的铁面“包公”。

“另一名市政工作人员夏龙,顶着烈日进行沥青灌缝。45℃的地表高温,150℃的滚烫沥青料,一遍又一遍的弯腰、起身,只为将路面坑槽、裂纹填平, 一米一米的灌浇。”在市政管理处,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