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 培训人才 比学赶超 服务保障
重庆市总“四轮”驱动万众创新
该市前3季度GDP增长1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1个百分点,职工创新创造功不可没
本报讯 (记者李国 通讯员段秀一)年终岁末,重庆市经济发展数据再现亮点:2015年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1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1个百分点。其间,重庆市总工会通过“四轮”驱动,引导广大企业和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围绕创造创建,支持职工技术创新。开展首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共计评选出100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并对获奖者给予奖励,鼓励和支持职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活动。制定《重庆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办法》,对每个市级示范工作室3年内给予20万元经费资助。目前,全市已创建各级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280余个。近年来,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及攻关项目近3000项,累计取得专利1581项,企业类工作室创造经济效益485亿元。
围绕培训培养,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大力选树培养技能人才,开展“首席员工”、“金牌工人”选树活动的企业达到6800多家,选树技能带头人1.8万多人,组织1.7万名技能人才(劳模)师徒结对。近年来,通过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活动,43万多名职工技术等级得到提升。全市各企业职工合理化建议每年递增5.8%,今年达到80万件以上,实施率近五成。此外,全市拥有190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76个重庆市职工书屋示范点以及3485个重庆市职工书屋,为职工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提供了阵地和条件。
围绕学比赶超,推动技能竞赛。每年设置一批重庆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名额,奖励劳动竞赛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个人及班组,2015年全市参赛企业覆盖面达到86%、参赛职工达到570万人次。全面开展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劳动竞赛,现已分片区在冶金、厨艺、印刷、建筑等行业举办11项大赛。同时,劳动竞赛日益注重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其中都市功能区“互联网+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育提升。
围绕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保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体验劳动,邀请劳模代表向学生讲述人生经历和经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通过助推微型企业发展,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子女和先进模范人物通过创业实现就业。201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专场招聘会活动近400场次,提供免费服务2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