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e时代】本报法人微博网友留言摘编
(11月8日~11月14日)
【重建中国商业诚信靠什么?】在转型年代特有的急功近利、价值缺位、法治滞后的驱使下,信任缺失成为唯利是图的亲密伙伴,无良小贩、大型国企、知名外企都在挑战良知和法律底线。在依法治国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随着法治的完善,新型商业诚信将有坚实的保障和崭新的起点。
(2014年11月9日《工人日报》报道)
@pinko天使:健全的法律制度是诚信的基石,中国人一定可以的!
@记忆的空zs:信誉无价,但法律却可以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准绳。
【淘宝卖家:“双十一”数字包装成分大一些】“这一天的数字包装的成分大一些。”一位资深淘宝卖家说。去年“双十一”中国人平均花费20元左右。但消费者体验没想象得好,电商口水与乱战齐飞,浮躁渐现。“双十一”堆出来的数字意义真的就那么大?亲,关于“双十一”,你怎么看?
(2014年11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
@不惑Life:作为消费者,我并不关心所谓的数据。我只买需要的,大部分是日用品,能囤积、保质期长、比超市实惠。“双十一”并不是购物的唯一选择。
@集墨成趣:无利不起早,“双十一”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了大家伙贪图便宜的心理。
【数百打工子弟杭州遭遇“假小学” 读书多年无学籍】陈先生夫妇6年前从四川阆中来到杭州打工,儿子在杭州下沙区的“文采小学”读了3年书。日前,这所小学却被曝光实为咨询机构,违规办学长达4年,300多名学生多为打工子弟,上学多年却没有学籍。当地教育部门已介入处理此事。
(2014年11月13日《工人日报》报道)
@新沟红旗十三股:为什么一个违规办学的机构能招收这么多学生,且能堂而皇之办学4年?一是打工子弟入学难,让这类违规机构成了学生父母不得已的选择;二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执法也存在漏洞。
@忧郁洋葱的窝:二元化的城乡格局让很多青年人远离乡村,“386199”的乡村模式成为留守儿童的孤单童年。不少初出深山的年轻人携家带口赶赴城市发展,但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也让他们倍感艰辛。破除城乡体制困局,让娃娃上学不再成为哇哇大哭的悲哀,教育系统需做顶层设计。 (赵琛摘自工人日报微博)
欢迎读者到新浪、腾讯、人民网平台与工人日报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