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e时代】本报法人微博网友留言摘编
(9月13日~9月19日)
【平妹的梦想】15岁女孩马平妹,独自带着弟弟留守在湖南省隆回县小桥村,挑水,做饭,保护弟弟……她在风雨飘摇的家中撑起了一片天。但坚强的女孩从没放弃过梦想,她渴望以后当一名作家,用笔去书写五彩斑斓的人生。在中国,有60000000个像平妹这样的留守孩子……
(2014年9月13日《工人日报》报道)
@细雨飞扬夜归人:发展的步子实在太快,社会保障的步子却没跟上。
@白兔飞飞在江南:即便是那些有幸离开农村来到城里的孩子,也是“边缘人”,和父母沟通困难,早早踏入社会,如果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控能力,容易走上歧途。这是留守之殇。
【基层公务员:“就算有灰色收入,也不会送到我们手上”】35岁的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王海,每月税后收入平均才4000元左右。对于网民诟病的福利和灰色收入部分,他坦言:“灰色收入就算有,也不会送给我们这些普通基层公务员,无职无权。”王海目前正犹豫要不要跳槽。
(2014年9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
@月中紫竹:只要是合理的、公开的、科学的薪水,拿多少都没有问题!藏着掖着的,就算你穷得要死,老百姓也不会认可!
@诗悠宁国:公务员工资确实存在地区差别和职级差别。越不发达地区、越基层的公务员工资越低。基层确实比较辛苦,应提高县级及以下公务员的工资。
【村里的“房奴”】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茶仁村,300多户村民中有七八十户盖起了新房。但在拔地而起的小洋楼背后,都有同样的两个字:借钱。盖房的人家,少的要借三五万元,多的则借下了近20万元。“借下的钱将来还要外出打工来还。”有村民说。
(2014年9月18日《工人日报》报道)
@在下小鲁:我2011年回到家乡县城工作,2012年借款买了一套约100平方米的房子,负债20余万元,至今每月还完借款后就只剩下基本的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想到能够给老婆和未来的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十耘:如果是“刚需”,那无可厚非,借钱也得盖;如果是攀比,那这个“奴隶”当得太不值了。有什么钱办什么事,有多大能耐就盖多大房。
( 赵琛摘自工人日报微博 )
欢迎读者到新浪、腾讯、人民网平台与工人日报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