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新闻特写】“魔鬼城”中的坚守

本报特约记者 邢生祥 本报通讯员 吉海坚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12日 02版)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南八仙、马北,被称为“魔鬼城”,海拔近3000米,干旱、缺氧、沙尘、寂寞是它们的真实写照。但是,柴豳、句海娜这对年轻的夫妻已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1年。

“月月,月月,妈妈回来了!”1个多月没见到女儿的句海娜,从500多公里外的南八仙轮休回到青海油田公司敦煌基地。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心急火燎地“打的”直奔石油医院。

看到女儿月月被感冒折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句海娜心痛地把正在输液的孩子抱在怀里。此时,她再也忍不住埋藏在心中已久的对女儿的愧疚,潸然泪下……

今年34岁的句海娜是青海油田马仙采油厂材料站材料员。工作11年来,她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荒无人烟的南八仙度过。11年来,句海娜在工作岗位上从未发生一起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的生产事故,多次荣获油田公司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数次在公司举办的业务技术比武中获得佳绩。

丈夫柴豳和她同在一个采油厂,平均每年有8个月的时间在“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的马北试采作业区工作,每天奔波于百里油区。由于夫妻二人的工作性质都属于野外固定轮休工作制,轮休的时间往往又不一样,总是你回来了他却走了,一家3口一年中顶多有两个月时间在家里快乐度过。

“没特别的事情,每周五下午的生产视频会我一次都不会落下。”柴豳说,“每次在野外固定的两个月时间里,只有在会议视频里才能看到媳妇,每当看到她健康、快乐的样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青海高原野外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生活条件比较差,柴豳经常委托到试采作业区拉油的罐车司机帮忙买一些妻子喜欢吃的零食和水果带到站上去。每当收到丈夫的“礼物”,幸福荡漾在句海娜的脸上,她会把这些美食毫不吝惜地拿出来和“饿狼”一样的工友们一起分享。

“只要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石油梦能够早日实现,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难,都是值得的!”柴豳、句海娜异口同声地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