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文化点评

朝阳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8日 05版)

影视公司受资本市场青睐

能否完成利润承诺仍未知

据上海证券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证券资本市场上,跨行并购影视传媒公司的案例已经有十多起,并购方从“养猪的”、“炼钢的”到“产牛奶的”、“造鞋的”不一而足。

从并购方案来看,被收购影视传媒公司普遍具有高成长性,在上年盈利几千万的情况下,对2014年基本都给出了上亿元的净利润承诺。但是否能兑现这一承诺,实现起来仍然面临未知数。

背景

通常来说,公司之间并购的估值一般参考市盈率。但并购方为影视传媒企业所开出的并购价码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的估值。“20%增长率给20倍估值,50%增长率给50倍估值。”已经成了并购影视传媒企业的“潜规则”。个别企业开出的估值甚至高达四五十倍之多。

声音

深创投西南大区总经理许翔:按照监管层对并购重组标的估值标准,传统产业普遍是在10至12倍之间,新兴产业包括文化类并购是15至17倍。

博大创投创始合伙人曹海涛:2010年至2012年是影视投资的高潮,到现在很多PE/VC或投资人开始考虑退出,因而要求企业尽快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预计到了2016年至2017年,这些并购案例中,可能就会出现最终失败的案例。

点评

如果仔细梳理这十几起并购案例,可以发现,出资方中,有许多是本行业出现市场竞争环境不佳,如果继续将资本注入本行业市场,则已得不偿失。这些需要转型的企业,将转型的目光投向了文化市场,投进去的,还有对这些企业而言更为宝贵的资金。为了抢占文化市场,他们在并购时,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高。

但是,“生产”文化产品和生产工业制品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码事,文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和生产型、销售型企业也大相径庭。双方管理层如何磨合,经营战略如何调整,都尚待观察。资本市场之所以青睐影视传播公司,是因为看好国内影视市场,但目前国内影视市场已经日趋饱和。

明年的这个时候,这些影视传媒公司会为股东们交上怎样的答卷,依然是个未知数。


传统相声“讽刺”不再

推陈出新方能重振辉煌

据东方早报 在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诞辰之日,在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的“中国相声群英会”上,许多相声界人士出席并探讨相声的未来。

一些相声界人士认为,相声是目前传统曲艺中“走得比较远的”,因为它的包容性很强。但也有许多人认为,相声相比于过往时代,还是有所没落,并且,相声的“讽刺”精神,也已经被后来者渐渐淡忘。

背景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相声二字,来源于宋朝时的“像生”二字。2006年,相声成为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音

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我是小时候在天津学京韵大鼓和传统曲艺开始音乐之路的,当年几乎听过所有当时戏剧、曲艺界的大名家。今天,相声的处境不太好,前几年说小品把相声打垮了。而到了现在,相声最大的问题是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的功能。

电视导演马千:与时具进的革新思路,加上相声自身的广泛观众基础和灵活市场模式,传统相声才能走得更远。

点评

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在广播时代,相声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进入电视时代后,相声的地位逐渐被小品所取代,而小品也吸收了相声中的诸多元素。

而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从表面上看,相声迎来了复兴,但是,由于互联网营销的浮躁情绪,一些新相声陷入了“变讽刺为嘲弄,化事实为荒诞”的模式,偏离了相声艺术的精髓。

如果想让80后、90后乃至00后重温相声,就必须在传统相声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融合新的文化元素。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