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劳动光荣·劳动圆梦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大山深处的光明三兄弟

本报记者 邹明强 本报通讯员 胡永斌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8日 02版)

人物检索:曾凡平、曾凡军和曾凡杰,湖北南漳县供电公司的3名巡线工,多次在暴雨、风雪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50余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级奖励和表彰。


不久前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曾凡杰就把电路巡线车开上了路。当天的巡线段离县城远,必须在6点前把车开到进山的公路边,这样才能确保天黑前下山。天下起了小雨,没带雨具的他却毫不犹豫地背上两个包,大步流星进山了。

“这几天,一天碰到四五场暴雨是常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早习惯了。”他背着两个包,一个装的是工具和午餐,另一个是帮老乡带的经济作物种子。

他当巡线工15年了,在大山里有20余个“关系户”。这些分散在各个山头的老乡,成为他了解线路情况的“通讯员”。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通讯员”就设法通知他,他则帮助老乡在县城采购一些种子和日用品作为回报。

到处是荆棘,几乎没有路,曾凡杰不断用砍刀扫除路障。一个月巡一次,可路上的灌木和荆棘生长得特别快。巡线15年了,曾凡杰没有一件没挂彩的工作服,手、腿没有一片没有被划伤过的皮肤。

和两个哥哥比,曾凡杰比较幸运,没有留下什么职业病。

大哥曾凡平1985年当上外线工。近30年来,曾凡平一直在线路工区工作。2011年7月,在抗击特大风灾中,他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连续工作了1周,致使腰病发作,倒在地上就起不来了。工友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告诉他要注意休息,不然会瘫痪。可他身体稍好一点,就叫曾凡杰背着他,带队支援樊城太平镇救灾。

2002年,在整改110KV余花线时,由于导线型号大,施工地形复杂,一个耐张段3天都没有完成。曾凡平白天施工,夜晚查找资料,经过反复试验,他与两名师傅动手将单位废弃的一台25型拖拉机改装成带绞盘的收放线绞磨,把人工展放导线改为机械收放,功效一下就提高了4倍多。

二哥曾凡军,连续两年在公司生产技能大比武中独占鳌头。2013年,他带班创建了70个标准化作业现场,连续两年被南漳公司评为“十佳员工”。

2008年1月,在50年不遇的冰灾抢险中,他们兄弟仨各带一支抢修队伍,吃住在农家,奋战在林海雪原。曾凡平的胃病复发,吃药坚持奋战23天,一直干到农历腊月廿八全部恢复供电后才回家。正月初一、初二,曾凡平又和三弟一起远赴板桥抢修故障。

2012年8月上旬,南漳普降特大暴雨,造成通往西北山区长坪镇的35KV线路严重损毁,致使整个长坪镇成了一座“孤岛”。为了尽快抢通这条动脉,曾凡平不顾个人安危,像壁虎一样攀附在被洪水冲毁的吊桥钢索上,只身爬过30多米宽的白浴河清理故障。

曾凡杰俏皮地说,别看我们仨弟兄一个模样,可由于晒得太黑,别人都认不出来。如果不是媒体在抢险救灾的报道中,以“雪地三兄弟”为题,好多人还不知晓我们仨是亲弟兄!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