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环保志愿者雷月琴,28年来坚持守库护水,她说:“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个政府的事,是我们所有人的事。”
【本周聚焦】一个退休职工走出“全民环保”路

图为2009年,贵阳南明河水面垃圾遍布。张天林/东方IC
贵阳市境内有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共98条河流,全市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全部取自这98条江河。近年来,该市出台了多项保护措施,并将水源地保护列入“十二五”规划中的十大民生工程,但由于水利、环保两个部门的执法人员不足,部分企业、个人环保意识欠缺,难以形成对98条河的有效保护。
贵阳市75岁的环保志愿者雷月琴是一名退休老职工,28年来始终认真地做着一桩又一桩细小的“护水”事,并由此促成了该市“全民环保”模式的出台。
巡查河岸成了 “ 必修课 ”
曾经,贵阳市的南明河清澈见底,人们甚至可以挑水直接饮用。但是,伴随着城市的扩展、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垃圾没有妥善处理,流入河中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
从1990年退休开始,只要没有卧病在床,雷月琴都会沿着南明河等市区的河流走一走。但她发现,沿河的居民楼、商店、餐馆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向河里,人们在河边洗拖把、杂物。面对这种情况,雷月琴就挨家挨户劝告,帮忙收集垃圾,从早一直忙到晚。
一次巡查中,雷月琴遇到有人在河边杀兔子,并直接把内脏抛向河中。不少人在旁指点,却没有人上前。“住手!”她义正词严地上前制止,不想那人竟恼怒地挥舞着刀逼过来。最后在雷月琴的感召下,众人合力制服了那人。
此后,巡查河岸、捡垃圾成了雷月琴的“必修课”。雷月琴不仅义务巡河不要回报,还在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时,带头捐款1000多元。她的3个孙子也在她的带动下一起注册为该环保基金会的志愿者。
从2008年至今,伴着每周多次对河流的踏访,雷月琴不断更新着一份手绘环保地图,如今,这张地图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份。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污染环境的行为,雷月琴就会制止、反映。为了劝阻商店员工不要到河里洗拖把,她会守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和清洁工人一起去清扫河边垃圾,把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写成材料递交给相关部门……
一天内四小时守库护水
9月4日清早6点,窗外下着大雨。 雷月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后雨仍没有变小的迹象。看看窗外,再看看表,她时而站起来又坐下去。8点,雨势略小,雷月琴打着伞出了门——从蓑草路坐35路公共汽车,再转69路,到达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沿金钟河流入阿哈湖水库的线路往前走。
9点,她到达阿哈湖水库附近。水库周边道路泥泞,当天的巡库难以进行。在返回的路上,雷月琴发现金钟河流经的一座桥下,淤积了大量的淤泥、水草、垃圾。经过一番实地查看,她开始给相关部门和单位打电话反映。
一个又一个的电话,直至听到“会马上写报告申请经费开展专门的打捞和清理”这一答复时,雷月琴才完成了当天的“守库护水”工作。此时,已过了中午12点。
“我参加贵阳市两湖一库基金会组织开展的‘守库护水’行动,每隔一天就要去湖边值一次班。”雷月琴说,不下雨的时候,她就去水库边巡查,劝阻钓鱼等行为;下雨的时候,就去临库村寨看看是否有排污情况,“‘守库护水’工作一般从早上8点开始,到中午12点左右结束。”
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每周3至4次的不辞辛苦,有的时候她还要面对他人不理解的白眼,甚至是伤害。有一次,雷月琴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在阿哈湖水库边巡查时,发现有3个人在钓鱼便上前劝阻,不想对方中的一人一把抓住她的右手,拧伤了她的手指。
尽管这样,雷月琴的“守库护水”之路并未停歇。现在,她每周还要抽时间去花溪河边走走,去南明河边看看。
环保志愿者“认领”河流
在雷月琴义举的启发下,2010年,贵阳市创建了母亲河保护的新模式:全民“认领”河流。
按照制度规定,贵阳市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或家庭,都可以报名“认领”辖区内98条河流,在签订“认领责任书”和经过相关培训后,认领团体或家庭将组成志愿者巡河小组,对河流行使水环境保护监督权。巡河小组由3名以上志愿者组成,每月巡查一次所认领的河流。对巡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污染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对其进行包括书面报告和电话举报等多种形式的监督,配合并监督当地水利、环保监察部门的行政执法。
同时,由认领方在沿岸乡镇设“农民环保监督员”,建立公众、社会团体与政府“三位一体”的全民保护监督长效机制,共同创建中国母亲河保护的“贵阳模式”。
贵阳市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将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志愿者可以通过记录表反馈、打电话反映等方式,举报企业非法排污等污染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组委会还将在河流沿岸村寨发展“农民环保监督员”,配合水利局、环保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这些环保志愿者通过对认领河流的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及时将辖区河流污染情况反馈至相关管理部门,提高对辖区河流的监管力度,弥补相关职能部门对河流监管力度弱的缺陷。四年来,已有1万多人次的环保志愿者对贵阳市所有江河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环境调查和逐条河流每月一次的巡查。目前,这一模式已入围国务院与欧盟合作的环境治理项目。雷月琴一个人的“环保之路”,终于变成了全社会的“环保之路”。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个政府的事,是我们所有人的事。”雷月琴的执着,带动了公众和政府,也为她28年环保路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