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父母重病无钱医治引来爱心捐助如潮 坚持打工努力还钱强调“只想借钱不要捐款”

【热点观察】哈市一大学女生“有捐必还”值得点赞

《工人日报》(2014年09月07日 01版)

本报哈尔滨9月6日电(实习生卢飞帆 记者张世光)今天是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一大早,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金玲玉匆忙赶回家照顾正在化疗的母亲。几天前,金玲玉通过媒体发出求助信息,希望凑够给妈妈治疗的费用。这一次,她依然强调:“我只想借钱,不要捐款。”此前,她通过打三份工的方式去还第一批借来的钱。

金玲玉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整齐地写着一串串名字和数字。这都是借过金玲玉钱的人,这里面既有她的姑姑,也有比她小一年级的学校棋社社友,钱数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在一些钱数后面还写着“已还”字样。

这是第一批借款记录。2008年4月,金玲玉的父亲脑出血,给他做手术基本上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去年10月,她的母亲被确诊为结肠癌,手术费要8万元。

无钱可用的金玲玉给身边的朋友群发了一条借钱的短信。当天晚上已经有钱到账了,金玲玉记下了每一笔钱。从一开始金玲玉就坚定信念:我只想借钱,不要捐款。

为了还钱,金玲玉最多同时打了三份工:早起在上课前赶去发传单,放学后去补课机构当辅导老师,周末去做些临时工。

“打工真的很难。在补课机构当老师,人家会把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拖到五六个小时,每小时的工资连十块钱都不到。”

金玲玉的衣服都是在网上花一二十元钱买的。早上花1.5元钱买两个豆沙包,一个当早饭,一个当午饭,这样她将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300元到500元之间。借来5万元钱已经还上了大半。

每当金玲玉还钱的时候,同学们总不要。“你先还别人,我不急,最后再说。”大家都这么说,金玲玉急了,“这么久的交情了,我的性格你也知道,这钱我一定要还。”

今年8月,金玲玉的妈妈病情复发,还需要20万元的治疗费。经过了东拼西凑之后,现在还差将近15万元的缺口无法弥补。

曾经和金玲玉在一个社团工作过的五位大学好友,建立了一个团队负责帮她接受捐款,并只接受网上银行的汇款。“这样能准确地知道汇款人的姓名、账户和汇款数额,方便以后还钱。”

但这一切,还是挡不住一些人的好心。大约有20%的汇款人匿名汇款。

“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尊重我的意愿”,金玲玉强调道。对于这些找不到来源的钱,金玲玉和她的团队想出了一个办法,“等我有能力了,就把这些钱用公益的方式再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个返还。”

有专家表示,尽管家庭困难,但金玲玉不主动索取捐款,承诺有捐必还,并希望将部分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为金玲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点赞。但这也不妨碍社会对其进行帮助,并完善相应救助体系,让这样的正能量能够持续。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