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50%废弃油脂去向不明
成都11家企业组建“标准化”地沟油“盟军”
本报成都8月30日电(记者李娜 高柱) “地沟油只有进入正规回收企业,通过加工成为生物材料及化工产品原料,才能避免其重新流回餐桌。”成都废弃油脂资源利用协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每天生产废弃油脂将近800吨,正规企业回收量仅有300余吨,有超过50%废油去向不明。该市11家废弃油脂收处企业联手打造“标准化”回收队伍,已有2000名正规收油工经培训后统一着装、持证上岗,80辆新型专业收运车也投入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收购价低,还是难以与违法收油的“游击队”抗衡。
成都废弃油脂资源利用协会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废弃油脂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11家废弃油脂收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均是具有生产生物燃料等能力的正规企业,主要通过抽取地下管网累积废油和到餐饮等产废企业有偿收购的两种方式收油,月实际处置量可达近万吨。他们通过对地沟油进行初处理,经过去水去杂质后出售给化工等企业。协会建立了废弃油脂采购登记制度,从收油地点到生产企业的产品全部登记在案,以避免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的可能。这些信息既是自我监督,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资料。
“目前废油处置量远未达预期,市民对废弃油脂再利用认知还不明确。”该协会会长王金华对记者说。原来,经常有“正规军”被误认成非法“游击队”而遭市民围堵。
就在上月中旬,工人蔡师傅到双流县九江镇抽取地下管网内的废弃油脂,刚打开窨井盖便被居民团团围住。直至公司领导捧着各种证件到派出所证明,才消除了误会。
“‘正规军’与非法收油者没有区分标识,难怪老百姓会误会。”协会副会长黄树元表示,为保障正常工作,提升市民认知,也避免给“游击队”留下鱼目混杂之机,协会牵头启动了标准化回收队伍的创建工作。目前全市约有80%餐饮企业未安装隔油池,大量含油污水直接排入地下管网。估计每日可产生地沟油300余吨,潲水油、火锅老油量约为400吨左右,快餐油杂食品的剩油每日约为50~100吨。全市有超过50%的废弃油脂落入非法收油者手中,经处理后的去向也无从知晓。“保守估计,全市非法‘游击队’总量超过600人。”协会秘书长陈英说。
“我们只是明确了工人的身份,但与非法‘游击队’的竞争中,‘正规军’处于弱势。”王金华告诉记者,非法收油者的回收价格在每吨8000元左右,两倍于正规回收企业的价格,这是造成大量废弃油脂去向不明的关键原因。因为售卖废弃油脂是自主行为,回收企业对此无法限制。
“政府是我们最期望借助的力量,同时寄希望于产废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王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