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一纸档案扭转行业风气?存疑!

“教育的弊端仅靠道德无法解决”

《工人日报》(2014年01月04日 07版)

本报讯(记者车辉)教师若有“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等十种行为,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教育部网站日前公布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详细罗列出10类违反师德底线的行为,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而在2013年6月,深圳市教育局也曾发布“深圳市中小学师德档案制度(征求意见稿)”,但却遭到部分老师的质疑:“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不能仅仅问责教师,仅靠道德防线也未必是治本之策。”比如相关规定明令禁止有偿家教或到校外有偿补课,深圳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对此进行监督。

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针对师德的规定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不小反响,甚至有人对此有抵触情绪,认为只针对教师队伍“严防死守”虽然是对的,但从大局上说,未必能解决教育的根本弊端,因为教师的决定权很有限。

比如在教学实践中,面对中考或升学压力,仍有一些老师在学生要求下有偿给学生补课。“我们会去老师家,一般都不能告诉别人的,偷偷地,这也是我们自己要求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她和班上两名同学一起到老师住的地方补习,英语课每次两小时,每人每次400元。一所初中学校的老师说,其实现在老师给学生补课的现象已经少了很多,但是仍会有家长主动要求老师去帮孩子补课。“很多家长迫切要求教师去补课。”一位受访教师说:“这不是师德问题,而是家长学生的需求。”

虽然应试教育被质疑多年,但在高考指挥棒下,包括地方主管部门在内的机构仍然存在分数决定一切,录取结果是关键的思维。

“教师是很难决定一些体制或风气的东西的。教育和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不是一线教师就能决定的。”一位受访教师说:“确实存在一些老师在校外认真教课,校内敷衍的情况,但是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应试教育体制不彻底扭转,道德风气呼唤多久,总有不良的现象出现。”

一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教书育人的师道尊严,感觉好像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是社会的问题,仅仅把板子打在一线教师身上,感觉比较委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专家黄胜利表示:“站在三尺讲台,辛勤工作的教师对此存有抵触情绪也可以理解。要相信大部分教师是遵守纪律,具有职业道德的,但是如果制度设计,体制导向不变,仅仅想依赖教师来扭转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