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安全远非盖上“验视章”就能解决
【焦点】快递业野蛮增长何时休

2013年12月21日,山东潍坊申通快递的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时,挑出其中的可疑件进行X光机检测。鲁友/东方IC
在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快递行业已成为发展最为火爆的行业。然而近日“山东快递化学品泄漏致人员伤亡事件”却再次暴露了快递业的混乱现状和隐忧。
其实,相关法律明确要求快递公司,建立并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这样的规定却形同虚设。尽管在上述不幸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严厉重申“收寄验视”要求,但有专家指出,快递行业正在经历野蛮式爆发增长,管理混乱、法律缺失、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已成为行业积重难返的病端,绝非一纸“要求”就可以医治的了。
除不掉的行业顽疾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92亿件左右,日均业务量突破3000万件,高峰期超6500万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在这些海量快递中,电子商务“贡献不小”,不时出现的网络购物狂欢节也直接导致了各家快递企业出现“爆仓”现象。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有60%左右的快递运单来自电子商务。而在2013年11月11日至16日的“双11”网络购物节期间,快递全行业共揽投快件3.46亿件,比2012年增长73%。
如此巨大的社会需求和产业潜力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快递行业,催生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管理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已经超过9000家,其中6家大型快递企业占了快递市场79%的份额,有相当一部分快递企业处于无序经营、边缘化生存的状态。在2012年,有116家快递企业被注销了快递牌照。
与快递行业高速增长、快递企业数量急速增多相伴而生的是一系列弊端逐渐浮现,快递行业存在的多种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曝光。
“快递公司暴力分拣”的视频曾在网上疯传。“快递公司将公民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形成‘灰色’产业链”的新闻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另外,关于快件延误、快件丢失等问题更是时有发生,成为消费者时常面临的“头疼问题”。
国内快递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种种问题,对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已经构成一定的损害,也引发了消费者不满。
据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关于2013年11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显示,11月,受理消费者关于快递业务的有效申诉16051件,环比增长16%,消费者对快递业务申诉的主要问题是快件延误和投递服务问题,占快递业务有效申诉量的76.8%。另外,消费者对55家快递企业进行了有效申诉,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四大快递企业的申诉率分别达10.1%、11.7%、18.2%和24.4%,而申诉率最高的速尔快递更是高达38.1%。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内快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加之日益膨胀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一行业,企图从中“分一杯羹”,形成粗放式加盟扩张的现状。虽然快递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快递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从目前来看,竞争严重同质化,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下滑,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难度大这些都已成为当前国内快递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验视”之路何其远
快递业持续暴露的诸多问题和弊端,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在“山东快递化学品泄漏致人员伤亡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已加快规范整治快递行业的步伐。
12月22日,国家邮政局下发紧急通知,开展落实收寄验视制度专项整治活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落实收寄验视制度专项整治活动,要求重点检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是否在用户在场的情况下,当面验视交寄物品,核实是否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寄递的物品,以及物品的名称、类别、数量等是否与寄递详情单所填写的内容一致等。
12月25日,国家邮政局再次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提出加盖“收寄验视章”等管理措施,要求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推广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已经实行的“收寄验视章”管理措施,明确提出如在检查中发现未加盖“收寄验视章”的快件,一律视为未进行收寄验视,据此追究企业的管理责任。
据了解,收寄验视主要是指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对收寄的邮件、快件进行查验,防止禁止或者限制寄递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它是国际上邮政业通用的安全管理办法, 是快递企业收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拦截快递在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而收寄验视章上面由于注明了揽件公司、揽件快递员工号等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查到具体责任人,使得责任更加清晰明确。
但有业内人士对此发出质疑,当前快递企业数量众多,且有不少快递企业是采用加盟模式与加盟网点公司合作,招聘临时快递员。由于快递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快递业务员并不具备识别复杂危险品、爆炸品等收寄验视的业务能力,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必将带来很多问题。
另外,面对我国当前快递数量爆发式增长的现状,很多企业的都要面对“海量”的快件要处理,但由于“收寄验视”规定的执行成本相对高,快递企业如何能够在有限人力成本、财力成本的情况下对每一件快递都能做到收寄验视并加盖“验视章”,确保每一件快递能够安全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据了解,即使在一些之前已经推行加盖收寄验视章的省份,相关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快递公司和快递员抱有侥幸心理,以工作量大为由而漏掉收寄验视的情况时有发生。
建立系统化的监管体系
尽管相关部门已将规范引导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上日程,一些快递企业也已经加紧整治和改善相关服务。但是,仅仅依靠一纸紧急通知、一项专项整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有专家认为,规范整治快递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关部门从改革快递业经营模式、完善安检系统、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规范管理。
据了解,美国快递公司接收的包裹都会在后台统一通过扫描仪检测,以确认所有物品是否合法或是否含有毒物质,公司有开箱检查快件的权利;取包裹时接收人必须提供相关的身份证件,以防冒领错领。
在德国,立法机构制定了德国通用运输条例、快递业管理条约等法规。对于首次投寄的客户,快递公司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寄发培训”,提醒他们危险物品、液体和粉末物等禁止寄发;寄送电池及含电池的物品时,需提供证明;寄送奢侈产品需提供正规购买发票等。
借鉴国外快递行业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制定规范是基础,通过层层把控将规范措施落实,才是监管的重点。各部门理应加强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体系。而快递企业应加强自律,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擦亮品牌,获得长久发展动力。
显然,快递业告别野蛮式增长,走向一个健康、和谐、规范、安全、放心的快递市场,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