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工,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
——“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中原油田打造有为工会纪实(下篇)

中原油田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工会主席冷潜慰问一线职工 。

油田工会开办职工大讲堂 。

油田选手参加钻井工团体项目比赛 。
走在中原油田采油四厂400多米长的清风路上,18块“创业橱窗”分外显眼。
在这些橱窗中,人们可以看到“寻找身边的劳模”、“月度优秀员工”、“五星班组”等丰富内容,一个个“职工明星”的照片分外“打眼”,但却基本找不到厂领导的身影。
“职工,是这里的主角。”采油四厂工会主席王勇俊对记者说。
倾情服务职工,让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唱主角”,进而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这是中原油田工会的共识。
由 “ 柔性倡导 ” 到 “ 硬性规范 ”
自2012年初以来,中原油田工会按照全总和省总的总体部署,把“服务职工活动”作为深化创先争优、转变工作作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变理念上的“柔性倡导”为工作上的“硬性规范”,努力打造职工的“满意工程”、工会工作的“品牌工程”。
据介绍,油田工会在全体工会干部中开展“如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大讨论,制定活动方案,确定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激励职工建功立业、着力解决实际困难、扎实推进重点工作等五项主要任务。
油田工会成立由工会主席任组长、副主席和经审会主任任副组长、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采取巡回督导、专题督导、重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活动运行情况。
为了将“服务职工活动”落到实处,油田工会着力实施工会干部下基层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
——油田工会机关在基层单位建立油气上产联系点、安全生产联系点和信访稳定联系点,制定出具体的帮扶工作目标和考核奖惩措施,各联系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帮扶人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开展蹲点调研,组织工会干部到问题多、困难大、条件艰苦、不稳定因素突出的基层单位进行蹲点,科级以上工会干部每人蹲点调研不少于7天,与职工同吃一锅饭、同住野营房、同上操作台、同学技术课、同乐荒郊外,当好基层状况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
——开展集中调研,油田工会机关分成七个调研组,深入油气生产、石油工程、社会化服务等不同单位进行集中调研,真正摸清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谋划工会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
与此同时,为了落实“服务职工”的有关承诺,中原油田还构建了多种具体渠道。
比如,“440”热线有需必应。
油田在10个社区和8个社会化服务单位设立31部“440”服务电话,实行24小时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水、电、气、暖等32项内容,对职工的咨询、求助和投诉,即时受理、快速分派、限时办结、按时反馈,构建了一条事事灵、时时灵的便民服务通道。2013年,“440”热线共为职工解决各类问题4000多个,办理率和满意率均达98%以上。
又比如,网络平台即时沟通。
油田工会建立网上“职工之家信箱”,外闯市场单位借助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网络办公系统,建立“职工热点连线”和QQ群,在第一时间听到职工的心声,答复和解决职工提出的问题,在难以随时“面对面”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心贴心”,实现了从静态服务向动态服务的转变。
将集中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结合
“我们要把‘服务职工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中原油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冷潜多次强调,要以打造有成效、有特色的“职工之家”为载体,拓展“职工之家”的内涵,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具体做法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经验制度化,构建“服务职工活动”的长效机制。
为此,油田工会提出:
——着力打造“建功之家”,努力形成以“资源向基层集中、人才在一线培育、效益在岗位创造”为导向的职工建功立业长效机制;
——着力打造“民主之家”,努力形成以“职工知情、职工参与、职工监督、职工表决”为要素的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着力打造“文化之家”,努力形成以“活跃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发展精神文明”为目标的职工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着力打造“和谐之家”,努力形成以“真心关爱、真情感人、真诚服务”为支撑的和谐共建长效机制;
——着力打造“活力之家”,努力形成以“持续求进、创先争优、塑造品牌”为动力的自身建设长效机制。
同时,油田以素质工程、环境工程、平安工程、繁荣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六大工程为载体,着力促使各项服务承诺得到落实,凝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强大合力。
例如,实施环境工程,着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对油田基地7条主次干道、供水供热管网、污水处理系统、数字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维护,对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新建小区进行配套完善,实现全面提档升级等。
以人为本凝聚职工力量
漫步油田基地,绿草鲜花与大楼相映成趣,优雅宜人;走进职工餐厅,窗明几净,饭菜风味俱全;步入职工活动室,台球室、棋牌室、图书馆、健身室等活动设施齐全……
“我们要为员工真正建一个温馨的家,让员工在‘家’里有温暖、有发展、有盼头,让员工生活好、工作好,这样企业才能有强大的‘软件’支撑。”冷潜多次强调。
以人为本,在这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油田工会近年来大力推进“两堂一舍一室”建设,综合达标率99.4%,确保一线职工吃上可口饭、洗上热水澡、睡上安稳觉。
为了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油田工会先后为居民社区配备室外健身器材千余套,音响、电影放映设备22台套,为外闯市场队伍配备文体器材3500件套,并举办油城广场文化、文化走基层、职工文艺汇演、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同时,油田工会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工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向精神层面提升。一方面,企业要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中感受幸福;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心理辅导。
在采油四厂,每月20日是员工心理关爱日。无论这天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该厂员工心理关爱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春霞,都会带领志愿者有计划地深入班组、井站,开展关爱活动。
在该厂的心理关爱中心里,访谈室、绘画室、沙盘室、情绪宣泄室等一应俱全。陈春霞举办心理讲座,设计小游戏,印发刊物,开通心理关爱热线电话,搭建“心灵家园”QQ群……
“心灵氧吧”、“心灵博客”、“许愿墙”……在中原油田,普通职工在单位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截至目前,油田已建立心理辅导站13个,通过培训取得国家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多达196人,开展员工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此外,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也让众多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温馨。
例如,钻井二公司、工程建设总公司等单位引入的“班校家”文化,便赢得了职工的广泛赞扬。采油二厂通过班组“3+1”文化建设、民主管理、亲情化管理平台建设,把班组建设成为真诚包容、关爱和谐的温馨友爱港湾。他们为班组成员进行生日庆贺、实施“三必到五必访”、建立班组员工“心情”管理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解决了职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传递了班组的人性化关怀与理性化管理,促使员工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拼搏斗志。
2013年6月,中原油田对8000多名员工走访调查的结果显示,95%的员工普遍感受到油田对员工的人文关爱,员工的使命感、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增强。
他们的口中,念念不忘“强企梦”。
他们的心中,强劲激荡“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