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叫响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工会十六大代表共话以尊重劳动、依靠劳动来凝聚亿万职工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郑莉 罗娟 王娇萍
《工人日报》(2013年10月21日 01版)

“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要求,唱响了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蓝图,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目标。但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包括亿万职工在内所有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而在通往中国梦的征途中,亿万职工处于怎样的地位?各级工会组织又该扮演什么角色,担负怎样的职责?每一位参加中国工会十六大的代表都在仔细思量。

中国梦就是劳动者的梦

舒幼民代表是一名来自浙江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驾驶员。他常常被一个问题困惑:“作为最基层的工人,在国家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能有多大的作用?”来北京前,工友们都让他把这个问题带到会上。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同样来自一线,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建二公司的贾向东代表颇有发言权。这位曾经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言的80后农民工,依然清晰记得总书记5个多月前面对面的嘱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今后的终极奋斗目标。我相信,在时代舞台上,我们工人大有可为!”这位年轻劳动模范的豪情绝非凭空而来。

“我国工人运动始终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洪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被称为“工人老大哥”的铁路职工代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无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都紧跟党的步伐,始终致力于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确立的目标任务。

“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报告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为未来五年的工会工作把了关、定了调。”代表们一致认为,工会工作只有把握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才能不断巩固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依靠劳动叫响时代主题

10月18日,中国工会十六大开幕那天,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护士付绍燕代表还是平生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平时不善打扮的她穿上了精心挑选的套装。坐在代表席上,聆听了党中央的祝词和工会十六大报告,这位来自最基层的劳动者陷入了沉思。

“实现中国梦”,这个命题很宏大,但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却又很具体。

当别人夸奖自己有天分的时候,付绍燕并不以为然:“我们的工作是一样的,能力也是一样的,只是我会认真那么一点点,对病人多负责一点点。”她认为,工作没有大小之分,坚持把每一件事做好,自然会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依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从一名高中学历的农民工成长为劳动模范,还被工会送去上大学……天津市河北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工人徐文华代表的经历正是“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赢得幸福”的最好佐证。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在这当中,产业工人的天地很宽广。”作为一名企业工会主席,胡耀琼代表认为,工人阶级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无可替代的力量。

这一观点在同样从事企业工会工作的郑玉明代表心中产生了共鸣:“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奋斗是实现梦想的路径,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工会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此,安徽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建代表表示,工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国梦就是当前最重要的“大局”。如何更好地团结带领职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建功立业,是亟须每一级工会组织、每一位工会干部认真思索的问题。

承担重任,我们应该做什么?

“只有用中国梦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引导广大职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汇聚起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要在工作实践中把握好‘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把握好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把握好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

连日来,共同的目标在代表们心中形成。具体到工作中,大家关注的问题则各有侧重。

“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将成为我们今后必须践行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一认识,湖北电力公司工会主席王文桃代表暗暗下决心,下一步将出台更多利好措施,强力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包括技能、文明和思想道德水平等,“把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发展融为一体”。

在陕西省韩城市总工会调研员谢桂云代表的工作规划中,“把职工的梦想实现好了,就是实现中国梦”。“职工的梦是什么?就是有体面的工资收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孩子能上学,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她说,工会的职责就是面对职工、服务职工,让职工得实惠,“职工幸福指数提高了,实现中国梦就有了更强大的助推力量”。

而山东省寿光市总工会主席王俊文代表更看重“自身建设”:“必须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为职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集结号’已经吹响,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庄严历史使命,需要千千万万职工与工会干部携手,不懈努力!”代表们的心里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