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不论上班还是下班,“共产党员”徽章都让他时刻铭记对群众的责任;不论职工还是家属 , 大家的愁事难事都是他要全力奔波解决的大事;不论认识还是不认识,贫困儿童的成长成人都成为他深深的挂念

【喜迎工会十六大·劳动者之歌】刘双,一位工会主席的温度

本报记者 顾威
《工人日报》(2013年10月12日 01版)

四方脸,个子不高,50多岁,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微笑,一看就是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而他最显眼之处,就是左胸佩戴着共产党员徽章。

他,就是辽宁省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刘双,先后荣获盘锦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时刻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

不论是上班、下班还是出差在外,无论走到哪里,刘双都佩带着共产党员徽章。

刘双说,他预备了五六枚徽章,如果发现佩带的徽章有损坏就赶紧新换一枚。“戴上这枚徽章,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共产党员,说话办事要符合共产党员标准,要为党增光,不能给党抹黑。同时,戴上徽章让群众都知道你是共产党员,这也是在接受群众监督。”

刘双是即将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他告诉记者,他要在会上建议和呼吁,让全国8000多万共产党员都佩带徽章。“如果每个共产党员都亮身份,都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今年5月,盘锦市盘山县一位经常上访的、70多岁的退休教师,找刘双反映退休金较少的问题,希望刘双出面帮助解决。按说这是刘双分外之事,他可以不管,可刘双觉得自己是共产党员,为党工作就不能分“分内分外”。他耐心听老人叙述,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谈对老人上访问题的看法,谈了两个多小时。老人哭了,称赞刘双思想境界高,而自己心胸狭窄,为一点私事总是想不开。

老人不上访了,和刘双成了好朋友。他知道刘双收养了很多家庭贫困或者没有父母的孩子,就把自己家园子种的菜经常送过来。

“既然入了党,就要比一般人做得好。不然,你就不配共产党员称号。”刘双说。

不喜欢坐办公室的工会主席

刘双在家排行老三,在盘锦长途客运公司,很少有人管他叫刘主席,年龄相仿甚至比他年龄稍大的管他叫“三哥”,年龄小一点的管他叫“三叔”或“三爷们”。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刘双不喜欢坐办公室,多数时间都是和职工在一起。

因为经常和职工打成一片,唠到一起,刘双非常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求,也善于集中职工智慧,推动企业发展,及时了解职工各种困难,为职工雪中送炭。

“如果你总坐办公室,就是严重脱离群众,职工不会拿你当自己人,有话不愿意和你说,你就无法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求,工会也无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刘双说。

盘锦长途客运公司是一个利润非常低的国有企业,扩展业务、摆脱困境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客运公司相继办起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旅游公司、快件公司、公交公司,刘双告诉记者,这些好点子都是职工想出来的,也是他和职工唠嗑唠出来的。

今年初,他与一位职工闲谈,这位职工说办出租车公司很挣钱,刘双觉得这个点子好,就向公司总经理裴春良作了汇报。这时交通管理部门已不再批办出租车公司,要办只能从有出租车的业主手里买,可买一台带指标的出租车得50万元,没有个千八百万根本办不起来。公司没有这么多钱,要办就得向职工借钱。

刘双发挥他的长项,与职工唠,了解职工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职工都认为办出租车公司可行,也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企业发展出力。

于是,生活并不富裕的盘锦长途客运公司职工,你5万元、他10万元,零钱凑整钱,凑了500多万元。加上公司自有资金,他们一次就买了19辆车。今年3月,出租车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不但分流了部分职工到出租车公司工作,今年还可创收100多万元。

在与职工的唠嗑中,有职工反映段志国等几名在职职工生活非常困难,引起了刘双的注意。过去公司工会扶贫帮困多集中在退休职工,这几名在职职工也就50岁左右,怎么也困难了?

刘双到段志国家走访,发现他妻子没工作,女儿刚考上大学,他收入不高身体又不大好,连女儿一个学期几千元学费都交不起。经过走访,他最后决定把4位生活困难的在职职工纳入扶贫档案,并找交通局、盘锦市总工会,将他们每一个人的救济金落到了实处。

为救助患尿毒症的长客职工张龙的父亲及女职工王艳的丈夫,他发动职工开展爱心救助,雨季探访住在平房的职工将被水淹的老职工背到安全处、冬季为住平房的职工准备过冬取暖的煤……谁家有红白喜事,刘双去帮忙;谁家庭闹矛盾,刘双去调解;谁家生活有难事,刘双帮助解决。

刘双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是一个工会主席应该做的事。

自2006年刘双当选工会主席后,该公司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19个孩子的好“父亲”

今年已经28岁的李茂震,是盘锦一家餐饮公司西餐部经理。他管刘双叫“刘爸爸”,他说,刘双比亲爸爸还亲。

李茂震家在山东,小时候随父亲来到盘锦,靠父亲捡破烂谋生。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李茂震上初三时就离开了学校,到一家洗车场打工,这时与刘双相识。知道李茂震家的情况后,刘双经常到他们家看望,在生活上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不幸的是,李茂震的父亲在一次感冒住院时,被查出患有肺癌。刘双得知后,将家中仅有的3000元给他父亲交了医药费。

不久,李茂震父亲去世了。出殡那天,刘双带着同事和朋友忙前忙后,还帮助交了相关的费用。

送走父亲,李茂震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刘双把李茂震领回了家,从此,他成为刘双家的一员。

2004年时,李茂震看着刘爸爸和刘妈妈省吃俭用,他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去广州赚钱,赚了大钱,刘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于是,他不辞而别,还拿了刘爸爸家的4000元钱。可是他被骗了,钱没了,没有地方住,没钱吃饭,无奈给刘双打电话:“爸爸,对不起,4000元钱让我弄没了,我兜里没钱了……”当时他以为刘双一定会痛骂他一顿,可是电话里传来的是句句亲切、字字牵挂的话语: “孩子,人平安就好,我把路费给你寄过去,赶紧回家吧!”那一刻,他内心不知道是啥滋味,他心里默默说着,你就是我的亲爸爸!

李茂震从广州回到盘锦后,刘双安排他去学习美发。李茂震想学习配制西餐,刘双又给他找了学西餐配制的地方。

从1996年到现在,刘双收养的孩子总共19个。1996年时刘双的月收入也就六七百元,到现在也就2000多元,妻子那时办一所幼儿园,后来为了照顾这些孩子放弃了幼儿园的工作。19个孩子,刘双自己还有两个女儿,要吃、要穿、要读书、要找工作……

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刘双下班后曾去摆摊,还和一位朋友经营过一家音像店。连刘双老父亲也被动员起来,承包了一所公厕,每月可增加一二百元收入。

妻子王凤茹开始非常支持刘双收养贫困孩子,可刘双越收越多,她招架不住了,气得要和他离婚。可她知道刘双是个好人,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帮助刘双照顾这些孩子。她今年都50多岁了,还在跟车卖票,为的是贴补家用。

这么多孩子,一个月仅大米就得三四百斤。王凤茹有好多农村亲戚,她就动员他们将吃不了的米、面、菜送来,单位领导也伸出援手,米、菜经常一麻袋一麻袋地往他们家送,有时一看刘双发愁了,就知道他真没钱也真没办法了,300元、500元地塞给他。

刘双经常说,收养这些孩子,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能办到的,是很多好心人一起在做这件事。

李升东、李升宇、李升起兄弟三人,如今都已开了美发店,过上了幸福生活;身世最可怜的王帅学了厨师,如今有了稳定的工作。郑雪梅2010年被沈阳医学院录取,今年又光荣参军……现在,已经有15个孩子有了稳定的工作。

从媒体上看到、别人介绍、自己发现,只要是知道哪个学生特别困难,刘双都尽力去帮助,先后资助了100多人。收养孤儿及贫困孩子加上资助困难学生,刘双已花出去三四十万元。

很多人都衷心地赞叹:刘双是一位称职的工会主席,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