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注重创新模式推动“两个普遍”
“新招”频出突破建会盲点
依托榜样的力量、行业链条等,辐射带动更多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建、共享、共赢”
本报讯 (记者张锐 郑莉)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驻外员工和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也出现“盲点”。为此,中国机冶建材工会通过总结推广中材集团、中国有色集团、国机集团等海外项目规范化建会的经验,带动一大批中资海外企业项目普遍建立工会,力促劳务派遣工入会,进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而这只是机冶建材各级工会破解建会难题的一个缩影。
机械冶金建材行业中不仅聚集着一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更有数目庞大的民营、外资等非公企业和小微企业。企业的多样性使组建工会形势更为复杂,难题丛生。
一向有着良好工会工作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也在实施跨地区、跨行业整合重组中,出现部分企业及其二级单位工会组建滞后、甚至弱化的现象。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主动与相关企业集团党委沟通,直陈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建议。同时,总结推广了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公司、国机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经验,推动工会的组建与企业改革同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建会难,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在2012年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以行业中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产业链经济体中的企业集群为重点对象,推动建立工会联合会。2012年9月,在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和北京市总工会的共同推动下,经过半年多筹备,北京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即以北京汽车集团为龙头,以与其有供求关系的产业链所覆盖的160多家企业为主要成员。其成立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建会,更为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打下基础,被誉为“北京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向机械、冶金、建材等领域扩展。
建会并不是目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才是根本。记者从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三届二次全委会上获悉,该工会已与建材、黄金、汽车、电工电器、水泥、建材流通等6个行业协会(联合会)分别联合下发《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意见》,并总结推广东风汽车公司经验,带动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同时,与地方工会联手,签订了全国首份汽车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全国首份汽车服务业(4S店)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全国首份黄金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努力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建、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