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走进360行】一名客运服务员的“工作日记”
2003年4月,44岁的王锡元从沈阳铁路局丹东站运转车间调到客运车间,担任客运服务员。从那时起,他就成为车间唯一的男性客运服务员。由此,也就有了“挺大男人怎么干起女人的活”的议论。但王锡元不为所动:“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王锡元一到新岗位,就投入了满腔工作热情。他撤掉了椅子,开始实行站立服务。他说,这是对旅客的尊重。
王锡元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到客运车间工作9年了,总共记了3大本,1000多篇。日记内容主要是王锡元服务旅客所做的好事和做好事后的感受,还有为重点旅客服务的提示。王锡元说,看到自己为旅客做了这么多事,就感到这份工作有意义,也越干越有劲。
今年2月5日13时,王锡元发现一位旅客在椅子上呆呆地坐着,好像有心事。王锡元轻声地问了一句:“这位旅客,您坐哪趟车,别误点了。有什么困难吗?”听着温和的话语,那位旅客抬起头看了王锡元好一会,突然失声痛哭起来。经了解,这位旅客叫李威,家住凤凰城市,刚刚刑满释放。他告诉王锡元,他犯罪入狱,伤了家人的心,服刑期间,家里没有一个人看过他。他现在很犹豫,想回家又害怕回家。王锡元给他倒了杯水,还买来早点和水果,又去售票厅为他买好车票,然后对李威说:“兄弟,人错一次不能再错,拿着票和东西,回家吧,家人一定都等着你呢!”听了这话,40多岁的汉子一下子跪在王锡元面前:“您是我的恩人,我听您的,回去一定好好干!”
事后,王锡元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假如今天我不去帮他一把,假如我今天不去关心他,假如他今天没有来车站,我不敢想下去,太多假如的结果是什么?”
今年1月17日中午,K7317次列车终到丹东站后,有一位叫孙英的80多岁老大娘刚出车厢,看见王锡元就和他拥抱在一起。这份激情还得从一周前说起,1月9日,王锡元在候车厅服务时,发现一位老人随身携带了许多行李,身边又无人陪伴。经询问,老人准备乘坐当天的2124次去沈阳,这是老人第一次坐火车出门,腿又有病,走路很困难。了解情况后,王锡元帮老人扛起行李,搀扶着老人将她送到了列车上。他还把自己的亲情服务卡递给了老人,叮嘱老人返程时给他打电话。没想到,返程时,老人不小心把卡片丢了,匆忙中又坐错了火车。而王锡元早早就坐出租车来到车站,可是找遍了车厢都没有老人的踪影。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觉得老人也许坐下趟车回来。就这样,凡是从沈阳过来的车,他都跑到站台,一遍又一遍地找,直到中午11点多,他再一次跑上站台时,正巧碰到老人下车。
王锡元多次荣获丹东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窗口服务标兵、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今年7月,又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