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工友住院,血小板告急。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工会组织10多名职工,10天3上乌鲁木齐,行程近千公里赶往医院献血——

爱心接力助生命与时间“赛跑”

本报记者 赵晓展 本报通讯员 汤志斌
《工人日报》(2012年12月10日 02版)

“目前我的白细胞在8.53,已经接近正常值了;血小板等各项指标也在增长中……”12月6日 ,来自乌鲁木齐的一条短信,让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的职工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短信是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该厂职工蔡飞云发来的:“我觉得所有语言都无法表达到位,再次感谢大家。等我康复了,一定努力工作,报答组织和大家的救助。”

在蔡飞云生命最危险的关头,是炼油厂工会组织10名职工,270公里往返3个来回与时间“赛跑”,为他援血急救,让蔡飞云在这个寒冷冬天感受到爱的温暖。

5月30日,在乌鲁木齐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被诊断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蔡飞云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因为术后还将进行8个疗程的化疗,花费不菲,炼油厂仪表车间工会组织职工捐款32350元,并派职工到乌鲁木齐轮流进行陪护。

与此同时,蔡飞云的病情也得到了炼油厂工会的高度关注。

治疗中,从医院反馈来消息,蔡飞云在完成7个疗程化疗后,急需血小板。厂工会立刻发出倡议,很快就有超过40名A型血的各族职工积极报名。经过独山子医院的初步筛查,有10名职工符合捐献条件。

11月20日,独山子下了第一场大雪。此时,从医院传来消息,蔡飞云白细胞为零,血小板为零,身体状况很是危急。

第二天清晨,炼油厂工会立即组织4名捐献血小板的职工,在车间工会主席带领下赶往乌鲁木齐。

此时,在医院陪护的同事开始频频给领队打电话:“蔡飞云的针孔开始流血了,快!马上要输血小板!”

赶到医院后,4名职工撒腿跑向采血室。经过采血医生的检查,一名职工因血管特别细,不能捐献血小板。庆幸的是,其他3名职工的血小板都顺利地采集完成。

由于大家第二天还要上班,只能连夜赶回独山子。11月22日凌晨4:20,第一个袋血小板输入到蔡飞云的体内。领队也接到病床上蔡飞云的短信:“输上了,代我谢谢大家,舒服多了!”

炼油厂工会希望尽快缓解蔡飞云的病情。11月26日 ,又派出3人,踏上了第二批去乌鲁木齐捐献血小板的行程。医生告诉大家:“如果这4个人血小板再输入病人的体内,乐观的话,病人可以暂时出院调养一段时间了。”

消息让大家十分振奋,然而,就在第二天的采血点体检结果出来后,大家傻了眼:3人均不符合献血要求。

钳工车间的王树军急了,一个劲儿地拉着护士:“您再看看嘛,我身体好得很!”另外两名职工——艾力哈木和李聪分别是1987年和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开始动脑子分析起原因。两人觉得是天气冷,血管没有张开,就用纸杯装上热水敷在自己的血管上,再一次到护士跟前请求检查。

“胳膊怎么这么烫,还发红?”护士十分诧异。得知实情后,护士被感动了,却也只能认真地给他们解释:“血管情况是先天的,和人的身高一样。”第二次献血没有成功,大家只好带着无比沮丧的心情返回了独山子。

炼油厂工会再次向各族职工求助。

原料车间的女工吴银珍主动找到了炼油厂工会。由于前面有十几名女职工检查后,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合格,工会认为男职工成功率高,婉拒了吴银珍。

吴银珍不甘心,直接找到仪表车间工会,希望能跟着领队直接去乌鲁木齐捐献,领队被她的执着感动了,说服炼油厂工会让她试一试。

12月1日,第三批3名志愿捐献的职工又踏着刚下过大雪的高速公路出发了。雪厚路滑,一路走了6个小时。

这一次的采血结果让大家满意,除一人不具备捐献条件,两名同事的血输进了蔡飞云的体内。

12月3日,炼油厂工会在全厂生产会上,对这成功捐助血小板的5名职工,以特别的方式进行了表扬。

目前,蔡飞云的病情稳定,正在逐步恢复中。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