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12月04日 星期二

搭上“幸福直通车”

——甘肃省总工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记事

□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王勇智 王小虎 龙青松
《工人日报》(2012年12月04日 02版)

对于“村官”冷清军来说,让全村1500多人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在一年前还只是遥远的憧憬。但是现在,随着公路硬化、人畜饮水和公共卫生室、文化室的相继建成,随着就业培训、大病救助和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民生工程的实施,他真真切切地感到,村民们终于搭上了“幸福直通车”。

冷清军是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牙河村的村委会主任,搭上“幸福直通车”始于在全省的“联村联户”行动中与甘肃省总工会的结缘。从今年2月到11月,省总工会机关的119名党员干部210次进村入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幸福的种子”。

在农家饭桌上讨论脱贫良方

今年2月,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号召全省40万干部深入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家中,扶贫解困共破发展难题。

2月22日,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孙效东,冒着漫天雪花,走过崎岖山路,来到自己的联系村——偏远干旱的陇西县文峰镇火焰村“报到”,逐户走访了联系户万老五、康永富、张平林、车锁元、马宏世等5户特困家庭,详细询问了解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及目前遇到的困难。

夜色降临,马宏世家中的饭桌上摆上了农家饭菜:土豆丝、自制腊肉、咸菜,还有酸汤面。孙效东和马宏世一家人边吃边聊,讨论着早日脱贫致富的良方。

火焰村地贫地少、干旱缺水,5户特困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不足3600元,要致富只能靠养殖。今年4月,在孙效东的帮扶联系下,5户特困家庭里增添了7只小尾寒羊,并修建了整齐的羊圈。

自从结缘火焰村以来,孙效东多次走进联系村、联系户,听民声、理思路,定规划、谋福路,帮助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产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修建村级活动场所和文化娱乐设施,在昔日贫瘠的土地上,一个幸福的“小康村”呼之欲出。

村民不致富 干部不脱钩

在陇西县巩昌镇西南部的深山里,坐落着一个有300多户村民的村庄——牙河村,这里家家户户种药苗,周边百里十乡的客商定期前来认购。

今年2月底,甘肃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琳带着工作组来到这里,眼前的药材市场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大雪之后,道路泥泞不堪,让前来交易的客商略显狼狈。

4个月后,通过省总工会的公开招标和组织施工,在84米长、 63米宽的牙河村药材市场,硬化出5292平方米的水泥路面。为彻底解决药材交易、晾晒存在的风吹雨淋的弊病和仓储问题,省总工会又投资85万元,在农贸市场续建两个单层钢结构大棚。

省总工会为牙河村村委会购置了电脑和打印、复印机各一台,为村里0~3岁儿童发放营养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村乡公路硬化……一系列制约牙河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村民不致富、干部不脱钩”,甘肃省总领导朱亚丽、李惠泽、张其定、包俊宗等相继多次带队来到牙河村,与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的联系,逐户逐位解决村民困难。

省总工会还对牙河村和火焰村患病住院,经新农合规定比例报销、民政大病救助之后,自付医疗费在3000元以上的贫困户家庭进行医疗救助,对每个患者家庭给予不低于自付金额50%的补助,目前已经救助9人,金额共计5万元。

为帮助困难群众家庭解决因学致贫的问题,甘肃省总对牙河村大学生给予助学救助,每人每年2000元,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有12名农家子弟获得了2.4万元助学金,并获赠了电脑。

技能送到家门口

位于甘肃中部的陇西县,境内黄土梁峁纵横恣肆,严重制约着当地人民的幸福路、小康路。

今冬时节,记者来到陇西县的火焰村和牙河村,看到返乡的农民工聚集在村委会,参加农机维修与驾驶、沼气安装与操作、养殖业、瓦工、钢筋工、电焊工等技能培训项目。甘肃省总筹集15万元,在当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的农民工感叹:“在外打工,有没有技能收入差一倍,工会把技能送到家门口,就是给我们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开展“联村联户、富民为民”行动中,甘肃省总将扶贫攻坚的目标锁定在帮助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上,决定把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作为工会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在帮扶资金中拿出580万元,按照每个贫困县平均10万元的标准,拨付给58个国家级贫困县总工会,用于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甘肃省总的目标是,根据各地区农民工技能状况,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需求,确保农民工在培训后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带头人”。在甘肃省的“联村联户、富民为民”行动中,省人大机关、省总工会、省教育厅是联系陇西县的省直单位,甘肃省总工会是牵头单位。

如今,各单位密切沟通,齐声唱响“为民富民的大合唱”,长远谋划建机制,寻找差距提水平,深度帮联促效果,正逐步带领当地贫困山村,走出贫困,走向富足。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