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工会将心理学引入工作并建成机制
“抱怨单”解了“老大难”
征集职工抱怨并及时处理反馈,让企业制度更完善职工心情更愉悦
本报讯(记者马学礼 通讯员胡相宁)“我想出去度度假、散散心,这样才有好心情上班,也就不会跳槽、乱跑乱窜了。”这是一张“抱怨单”上的内容。它由一名职工放在公司的“抱怨箱”中。
宁夏青铜峡市总工会建立了“抱怨单”工作机制。“这项工作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来说,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该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武建斌向记者称赞“抱怨单”的“神奇”——“一张小小的‘抱怨单’竟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以前可真没想到。”
青铜峡市非公经济相对发达且企业相对集中。多年来,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时间跨度长、会期短、少数职工代表参会等缺点,使得职代会的各项提案往往笼统而无关痛痒。职工诉求渠道不够畅通,意见和建议不能充分发表,权益维护自然难到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摸不清一线员工所思所想,找不到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一拖再拖,影响到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利益。
今年3月,青铜峡市总试着推出职工“抱怨单”工作机制,力图弥补这些缺陷。按照市总印发的《关于建立职工“抱怨单”工作机制的通知》,企业要在厂区或生活区显著位置,设置职工抱怨箱征集职工抱怨,基层工会干部每半月一次深入车间(科室)、班组,印发“抱怨单”并面对面征集职工抱怨,各单位工会利用职工(代表)大会、班组会等会议征集职工抱怨,市总工会还专门建立了职工舆情网络直报中心,基层工会在单位网站开辟职工抱怨板块或建立职工抱怨QQ群,征集职工抱怨。
市总要求,基层工会对梳理后的职工“抱怨单”安排专人调查,与行政商讨处理方案,处理结果及时向职工反馈,并每月一次上报市总工会。
“了解职工的真实意图,让职工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和疏导。”青铜峡市总副主席席海燕这样解释给这项工作定名“抱怨单”而非“意见书”的原因。没想到,工作一经开展,便赢得职工的广泛好评。
在一家公司的“抱怨单”上,记者看到这样的抱怨:“公司对职工不真诚,三金缴纳情况不知如何”、“减少裙带关系,给真正的技术人员一个生存平台”等。
这些直接尖锐的“抱怨”,加速了企业管理层解决问题的步伐。一些看起来的“老大难”,得到了快速解决,也让职工连称“想不到”。
青铜峡市天峰公司董事长纳雪山表示,实施“抱怨单”工作机制后,他终于明白了“原来企业工资不比同行低,但人员仍旧流动频繁”的原因,“现在问题解决了,职工出现了回流现象。”
据介绍,截至目前,青铜峡市总共征集职工抱怨1700多条,促使企业修改单位规章制度572条,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漏洞412个,企业取消加班加点625次,新建和改造职工餐厅、宿舍1020平方米,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812场次,调解职工矛盾4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