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提供的帮助,我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新闻广角】广西艾滋病首现负增长
“三位一体”管理干预有效减少了新发感染人数,但农民工防艾任务日益艰巨

艾滋病感染者最需要的,仍是来自社会的关爱。 渝友 摄(本报资料图片)
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虽然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还存在干预难度大、传播风险增加、药品经费需求增长、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等新挑战,但过去10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明显成效。
“没有国家提供的帮助,我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躺在病床上的阿峰(化名)戴着厚厚的口罩,36岁的他谈起十几年打工生涯的不易,谈起不被家人谅解的现状,几度哽咽。
从今年中秋节住院接受治疗至今,阿峰每天都得到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这让他从绝望中感到一丝温暖,“如果是由我自己承担那些医药费,恐怕我的积累只能坚持半个月。”阿峰说。
据了解,广西防艾专家曾向国家建议,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在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免费提供抗机会性感染的药物。
“如果没有国家提供的抗机会性感染药物补助,艾滋病患者的医疗负担会很重,机会性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治疗每位患者每年要花费10多万元,而且抗病毒药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艾滋病综合协调与宣传干预处处长葛宪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广西正在试点,不仅向广大农民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而且对城镇生活困难的居民也是如此。”
据介绍,今年1-10月份,广西全区新发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6%,这是自2004年以来全区艾滋病疫情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今年起,广西医改办试点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医改大病统筹范围,为患艾滋病并发机会性感染者所进行的治疗提供70%左右的总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近年,在国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广西防艾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防治策略和防控措施,多管齐下。在艾滋病检测率逐年提高的前提下,广西今年艾滋病新发现报告病例数并无明显增多,全区艾滋病疫情初现缓解的曙光,这也增加了艾滋病防控工作者全面战胜艾滋病的信心。
80%出自农村居民和外出务工者
阿峰18岁就从贵港农村到广州闯荡,十多年打拼下来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拥有一家批发部的小老板,生意场上的往来让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的这个病。”阿峰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吸毒史,谈生意时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应该是在那种地方感染上的”。
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发现的艾滋病群体主要是吸毒人群。针对吸毒人员,广西通过“公安、卫生、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干预模式,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给静脉吸毒人员提供免费针具,有效减少了新发的艾滋病感染人数。
“如今,广西艾滋病感染者90%以上通过性传播,80%以上出自农村居民和外出务工者。”葛宪民说,近年来,艾滋病感染者在地区分布上主要为广大农村的农民,特别是中老年农民,在职业分布上主要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到城镇从事家政人员,“农村长期的‘空巢现象’导致了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同时,艾滋病防控相关知识严重匮乏的人也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 防艾实战六招数 ” 成效凸显
面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和社会形势的转变,葛宪民表示当前我区的艾滋病防控困难增大了无数倍。
葛宪民介绍:“针对广西防艾工作的严峻形势,自治区防艾办于去年初提出了‘防艾策略四转变’和‘防艾实战六招数’,防控的主要目的是使没得病的人不得病,得了病的人得到早治疗、早关爱和早管理。”
首先,目前收到实效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宣传教育转变,在目标、范围人群、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一系列转变。把过去主要向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的宣传转为向广大群众宣传;宣传内容上更加深入地讲解艾滋病的危害性、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家庭、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其次,是防治工作转变,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在全区建立起县乡村一体化的防艾网络,并且通过县乡村相互培训把全广西的村医都“打造”成合格的基层防艾工作者。第三个转变,是将过去防与治都在各级疾控中心的方式,转变为防治分离,医院司治、疾控司防。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转变,是加强传染源管理,将其作为防艾的治本之策,最关键的举措。这些做法效果显著,取得了“管”的突破,是如今广西艾滋病疫情得到基本遏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艾六招数”分别为“教、套、阻、治、管、助”。“教”是宣传教育,“套”是免费提供避孕套,“阻”是阻断母婴,“治”是积极治疗,在钟山县、浦北县等地开展了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的措施。“管”是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助”是给予关爱和救助,即更好的体现国家的“四免一关怀”。
“广西防艾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这个也是我们在全国首创的一个新的防艾工作模式。”葛宪民认为,当前全区范围内已经初步建立起县乡村一体化的防艾工作模式,县乡村各司其职,解决了基层防治艾滋病工作中“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瓶颈问题。
防治艾滋病依旧任重道远
“我知道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但是没有引起重视。”阿峰后悔道,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跟艾滋病联系起来。
葛宪民说:“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多年来的防艾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全区的广大农村却恰恰相反,农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重视程度不够。广西有上万个村落,而且村落间交通不便,村民文化水平不高,这也对农村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记者从区卫生厅防艾综合处了解到,过去早期发现的感染者已进入集中发病阶段,病死率增加,这使得抗病毒治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此外,以性途径为主的传播方式隐蔽性高,成为艾滋病蔓延重要源头的高危人群在农村地区具有规模大、流动面广、活动频繁、隐蔽性高等特点,干预难度大。所以,创新防艾工作模式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