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工会积极回应基层意见和建议
困难帮扶不再有身份差异
《工人日报》(2012年05月24日 02版)
本报讯(记者高柱)“过去困难农民工一次性救助的标准是200元,而现在已与城镇职工完全一样,全是400元。”5月17日,四川攀枝花市总工会保障法律部部长王莉告诉记者,该市工会在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听取采纳有关意见建议,专门对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救助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着手消除在救助项目和金额上困难农民工与困难职工实际存在的差别。
据王莉介绍,攀枝花市现有农民工会员10多万人,但就对其提供困难帮扶而言,之前农民工与职工相比不仅救助金额要少一半,而且像“因病致贫”和“特殊困难”及心理帮扶等项目,也不能享受到。此外,农民工的直系亲属也未被纳入帮扶救助范畴,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不少基层工会和农民工提出,希望对职工和农民工的困难帮扶救助能做到“一视同仁”,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总的积极回应和采纳。
记者见到市总出台新的帮扶救助办法,既提高了对困难农民工的救助标准,又扩大了救助范围,由此实现了城乡无差别。按照新的救助办法,困难农民工与困难职工在特殊困难救助,医疗、助学和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帮扶、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不再有身份差异。不仅如此,困难农民工本人或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的,也将由工会帮扶中心视情况给予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