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组织建设一池春水
——吉林创新开展“党工共建”工作纪实
“我能在非公企业入党,实现多年来的入党愿望,都要感谢吉林省委组织部和省总工会提出的‘党工共建’。”日前,到长春朝阳区总工会参加会议的董国微,心情激动地对记者说。
工建服务党建,党建带动工建——2005年,吉林省创造性地提出“党工共建”。
7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实施“党工共建”,该省在非公企业建立基层党组织1856个,寻找到“口袋党员”7067人,发展党员积极分子3644人,发展新党员1803人。同时,全省小型非公企业建会率也由37%跃升至92%,党、工组织覆盖非公企业的数量达到5.2万个。
优势互补,破解共同难题
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迅猛发展,从业人员迅速增多,如何在非公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基层组织,并有效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成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面临的共同课题。
“工会工作与党组织的工作,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小型非公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工会组织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而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则可通过党建来带动工建,以工建为党建提供有效的服务。”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包秦认为,提出“党工共建”的构想,是吉林省总扎实调研、缜密思考的结果。
“党工共建,怎么建?省总和省委组织部、省中小企业局一起商议,提出了非公企业的‘四个同时’原则——工会和党组织同时建立;党员活动和工会活动同时开展;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同时研究部署;发展党员积极分子和发展工会会员同时进行。”包秦介绍。
为明确“党工共建”的具体实施人,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人手少、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省总工会首开先河地采取“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契约化管理”的方式,面向社会陆续公开遴选了700余名具有丰富党群工作经验的党员,经过培训、试用、选举后,担任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同时兼任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在工作关系上,隶属于区总工会和街道党工委的双重领导。
此外,吉林省各级工会还积极尝试,按《工会法》等履行选举程序后,由各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兼任联合基层工会主席,企业党组织书记同时兼任工会主席,由此构建出“街道党工委领导谋划、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精心运作、区域联合工会认真操作、企业工会全力配合”的“党工共建”工作格局。
工建服务党建,不遗余力
“要干好我们这一行,必须‘腿勤、嘴勤、脑勤’,要有‘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兼联合党支部书记王爽,亦庄亦谐的一句话,道出了全省700余名职业化工会主席的工作“真经”。
按照吉林省总工会提出的总体思路,职业化工会主席在工作中要力争实现“四个两”——两个依托:依托工会组织建立党组织,依托工会活动开展党的活动;两个维护: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发展权益;两个覆盖:实现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全覆盖;两个促进: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据此要求,700余名职业化工会干部到岗后,无一例外地对分管区域进行了“地毯式”走访,每天登门拜访企业,发放工会维权绿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工会的方针政策,为企业与职工办实事,全力推动“党工共建”。
2009年,长春市聚成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刚开张不久,负责该辖区的职业化工会干部王爽就前去商谈建会事宜,发现该公司有9名党员,王爽在建会的同时组建了党支部,每月设立党员活动日,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两年多来,该公司又有3名年轻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长春市永昌综合市场老板,起初对建会毫无兴趣。但工会干部并未气馁,获悉该市场常为门前“非法商贩聚集”所苦,他们便多次协调城管协助清理;得知市场内部分困难业户在春节前无力购买返乡车票,他们就免费赠送车票。2007年底,市场老板终于同意建会。
成功建会后,工会干部在组织会员开展活动时,有意加入党的基础知识等内容,很快找到5名“口袋党员”,于是,他们又迅速建立起党支部。支部月月开展活动,见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市场卖菜的17名“口袋党员”也纷纷亮明身份,主动回归组织的怀抱。如今,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争相打造“党员示范岗”已成为该农贸市场的亮丽一景。
党建带动工建,事半功倍
“开始是工建服务党建,党建搞起来后,又切实带动了工建。”朝阳区总工会组宣部部长黄公民,讲起“党工共建”滔滔不绝。
2006年,吉林省正式将“党工共建”列入各级党委的目标考核责任制。那会儿,黄公民正好数次前往普庆社区一酒店建会,然而却屡吃“闭门羹”,为此,社区党支部书记亲自协调有关部门与酒店沟通,使黄公民不仅顺利进入酒店,还见到了老板本人,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劝说,1年后,这家酒店终于建立了工会。
坐落于长春市清和街道的普济医院,建有党组织,却没有工会组织。见状,辖区职业化工会主席直接找到该医院党支部书记,书记当即表示:“组建工会是我们分内的事,以前只是时机不成熟,现在有了你们的帮助,短期内一定完成建会任务。”
“如今,我们辖区内凡有党组织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实现了党员活动和工会活动的同时开展。”清和街道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和,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去年“七一”前夕,清和街道举办了由党组织牵头、工会组织参加的“迎七一,党工共建促和谐”晚会,80多家非公企业的1000余名员工踊跃参与,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上万名群众自发观看,收到显著的社会效果。
董国微也是“党工共建”的受益者之一。34岁的董国微,2001年从机关下海,创办了吉林省创英计算机学校。在开展“党工共建”工作中,工会干部了解到,董国微长期坚持对贫困生减免学费,并经常组织师生到敬老院、孤儿学校开展志愿服务,便郑重推荐其入党。成为党员后,董国微不仅更加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还减免10万元费用为工会开发了一套业务软件,并配合工会成立了一家“农民工俱乐部”。
今年,创英计算机学校因业务发展,与另一家企业合并。作为新企业的副总,董国微主动做总经理的思想工作,热情宣传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方针政策,在他的努力下,这家企业不久前同时成立了党工组织。
“吉林省7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党工共建这个有效载体,建立、完善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是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也是工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包秦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