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得效益 职工得发展 劳资得和谐
海门行业工资协商为企业发展注入“稳定剂”
江苏省总工会推广“海门经验”
本报讯 (记者王伟 特约记者王君东)近3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化工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12.5%。行业工会主席赵海东深有感触地说:“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改善了行业职工收入状况,稳定了行业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改善了行业企业用工管理质态,去年全行业入库税金6.4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重要增长点。”与化工行业一样,目前,海门市已有10个市级行业和17个乡镇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近1100家、惠及职工8.8万人,去年市级10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增幅均超过10%。海门市长杨曹明说:“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为海门企业发展不断注入‘稳定剂’。”4月18日~19日,江苏省总工会在海门市召开全省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海门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海门市逐渐出现了一批呈现高度集聚和专业化特征,并且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群,形成了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行业经济板块。海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管云山介绍说,由于行业内各企业的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用工环境上存在差异,造成一些企业恶意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协调行业劳动关系的新机制。为此,海门市总工会自2002年起把组建行业工会作为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重点推进,目前,全市10个市级行业工会和19个乡镇行业工会基本实现了对所有行业的全覆盖。
2001年,海门市在“不锈钢之乡”货隆镇签订了首份行业工资专项协议,确定了5道工序、7个工种的工价下限,并约定今后每年就调整行业工资标准召开一次协商会,此举改变了此前行业内企业用工随意、互挖墙脚和工资水平不透明、不平衡,且缺乏行业自律的乱象,职工平均工资从2000年的7200元增长到了去年的26500元。随后,海门市总陆续在服装、化工等行业按照建会、建制、建家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近年来,该市还探索建立了以“深度调研—汇总测算—制订协商草案—要约协商—修订形成正式文本—行业职代会审议确认—劳动部门鉴定—生效文本下发执行—不定期督查落实”等流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运作模式,促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规范运行。
江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广忠表示,“海门实践”在促进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工会将全面推广“海门经验”,深化以行业协商为重点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更好地助推实施江苏“民生幸福工程”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