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之乡寻动力——书籍的力量
【走基层·一线蹲点】从《西点》中找到答案
“两年前种下的‘种子’,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锅”)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霍再兴如是说。
霍再兴所说的“种子”是一本书。
2010年7月,哈锅所有职工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每人都收到了一本名为《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下称《西点》)的书,拿到书后,大家惊奇地发现,这本书的卷首语落款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原来,这是一本专门为“哈锅”职工加印的书,卷首语上写着:希望通过阅读此书,能够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我们以书为友,热爱生活,快乐工作,共同建设诚信、高效、和谐的“哈锅”。
由此,5000多本书就像5000多颗种子撒满了“哈锅”的各个角落。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全体职工与时俱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
“这就是发这本书的原因。”霍再兴说。
“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换一种话语系统,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员工更加理解企业,也让企业更加尊重员工。”霍再兴举例说,比如说“服从”,为什么服从?不是“憋屈”的服从,也不是“奴性”的服从,只有把自己和企业作为一体来考虑才能够“服从”的真正含义。《西点》就给了我们很多这方面的启示。
56岁的唐福滨是“哈锅”后网的一名组长,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和组里的同志们并没把自己看得多重要,总认为自己作为后方保障部门和“打仗”的前方部队还是有所不同的。但通过了解《西点》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他明白一个道理,他所在的这个后方小组也是企业这艘大船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零件,也必须要积极地运转才能保证大船的顺利航行。
“接下来,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发书计划。”霍再兴说,今年工会准备发一本与健康有关的书。工会的首要职责是维权,让每位职工都有个好身体是我们“大维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后将通过不断发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企业,职工成为真正的知识型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