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

动力之乡寻动力——竞赛的力量

【走基层·一线蹲点】刘洪海的“捷径”

本报记者 张世光
《工人日报》(2012年04月10日 001版)

上个月,刘洪海的工资里多出了1500元高级技师津贴。拿到工资那天,妻子高兴地特意做了一桌饭菜以表庆祝。

“我高兴的不仅是工资提高了,更是有机会能够从高级工跨越技师,破格晋升到工人序列的最高职称——高级技师。”刘洪海告诉记者。

刘洪海是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电”)水电分厂数控160镗床的机台长,42岁的他已经有24年的工龄了。

如今在哈电,劳动竞赛已成为一块“香饽饽”,无论哪个岗位、无论年老年少,大家都在钻研业务、积极报名参加竞赛。

在哈电,劳动竞赛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重要原因是竞赛结果带来的奖励太诱人了——第一名破格晋升、前10名晋升一级、劳务派遣工可以被吸纳为企业正式员工。

表面上看,劳动竞赛的奖励更吸引人了,实际上,是劳动竞赛的内涵在这家有着61年历史的我国生产大、中型发电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发生了变化。

“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一项传统工作,是培养和激发职工智慧和创造力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工会组织的主要活动内容。新形势下,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和增强企业竞争力,需不断深化劳动竞赛内涵,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哈电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玉强如是说。

在哈电,工人的职称序列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然后晋升到第二层面,技师和高级技师。

刘洪海1988年从技校毕业后入厂时就是中级工,直到2011年他才往前进了一步,晋升到高级工。也就是在2011年,刘洪海参加了哈尔滨市第十二届技术运动会大型设备镗工比赛的决赛。经过笔试、操作等三个环节的激烈比拼,刘洪海一举夺得镗工决赛的第一名。

“比赛太激烈了,第1名和第10名最后相差不到5分,我自己都没想过能得第一。”刘洪海说,早在七八年前,他就有了晋升技师的资格,但因为名额有限,晋升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这次参加劳动竞赛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和刘洪海一样在水电分厂工作的顾瑞清,今年27岁,2008年8月从黑龙江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毕业后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进入哈电成为一名劳务派遣工。

顾瑞清说,刚进厂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这家国有老企业的正式员工,但那时,也只是想想而已。2010年4月在一次劳动竞赛中顾瑞清成绩优异,进入了总排名的前30%,按照相关规定,经过3个月的考核后,表现优异的顾瑞清被吸纳为企业的正式工。

转正后的顾瑞清不但在工作上成绩优异,而且在生活上也有所收获。“我的女朋友就是在转正后找到的。”小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的稳定工作让女朋友和家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打算今年结婚。

“劳动竞赛不仅给了我一个展示的平台,更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顾瑞清说。

通过劳动竞赛,打造展示平台、提供晋升通道。近年来,哈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一方面为一线工人打开了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激发了一线工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企业效益。仅2011年一年,通过各种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有26人晋升高级技师,32人晋升技师,14人晋升高级工。

在哈电,劳动竞赛不是论资排辈、不是熬年头,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正的实力。现在,钻研业务的多了、看书学习的多了、积极参加劳动竞赛的人多了、业务氛围浓了,想要找关系、走捷径晋职称的人少了。而对于什么是捷径,刘洪海的回答是,“钻研业务,在竞赛中拿到好名次。”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